民国之文豪崛起 276【论宗教】(1/2)

小说:民国之文豪崛起 作者:王梓钧 更新时间:2023-07-04 06:12:17
  汤因比做为一个史学家有多伟大?

  后世西方学者甚至将他与爱因斯坦、罗素等人并列,把《历史研究》此书誉为“二十世纪精神史上最重要时间之一”。

  《历史研究》主要讲的就是文明,以及文明的产生、发展、衰落、解体和灭亡。书中的许多观点,对于后世的高中生、大学生来属于常识,但放在20世纪却具有开创性意义。

  总的来,以前史学家研究的历史,都属于微观历史,单独研究某个时期、某个朝代、某个国家。而汤因比却开创了宏观历史研究,把整个人类历史看做整体,从哲学角度揭示它的本来面目。

  事实上,周赫煊之前抄的那本《枪炮、细菌与钢铁》,严格来讲也属于宏观历史学著作,只不过研究方向偏于人类学和社会学。

  此时两人坐在讲台上,清华校长罗家伦坐在第一排,亲自担任他们的对话记录员。而学生们也一个个拿起纸笔,聚精会神的聆听两位大师的对话。

  周赫煊笑着:“汤因比先生,我刚才讲课的内容,叫做《人类文明史》,受到了你关于《历史形态》一系列论文的启发。”

  “非常荣幸,”汤因比,“事实上,我在六年前就开始思考文明问题。不过由于太多事情耽搁,直到去年才动笔,周先生的某些观点比我要成熟。”

  周赫煊直言不讳地:“汤因比先生,你在论文当中所阐述的文明形态,或者历史形态,我并不完全赞同。”

  “噢,为什么?”汤因比好奇地问。

  周赫煊道:“你阐述文明形态史观时所用的论据,主要来自于西方历史,特别是希腊历史。我承认你的论述很精彩,但你把古希腊、古罗马和西方世界的特殊经历、以及发展道路,当做所有文明的普遍发展规律。再通过这种发展规律,来研究解释其他文明,我觉得有些不通,你忽视了每个文明的特性。”

  “不不不,”汤因比坚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他研究历史文明时,应该抛出个性,去探究文明的共性。”

  “文明当然有共性,但你把西方文明的某些特性当成了所有文明的共性,”周赫煊笑道,“恕我直言,你的立场其实是西方中心论,西方文明代表了文明的发展历史,这是非常偏颇的做法。”

  汤因比没有生气,道:“请举例。”

  周赫煊:“比如你的统一宗教理论,我不认为中国有什么统一宗教。”

  “佛教不是吗?”汤因比反问道。

  “当然不是,”周赫煊笑着对台下的学生,“你们有哪些信奉佛教的?”

  清华如今还属于教会学校,由美国庚款扶持创办,罗家伦正在努力把清华转变为国立大学。

  既然是美国扶持的教会大学,那么英语就属于必须掌握的语言,在场所有学生都能听懂他们在聊什么。听周赫煊用英语一问,信奉佛教的学生立即举手,结果只有稀稀拉拉七八个。

  周赫煊:“看到了吧。”

  汤因比道:“科学的发展,必然导致很多人放弃宗教信仰,但在古代中国,佛教确实属于统一宗教。”

  “不然,”周赫煊分析果中国真有统一宗教,那也只能是儒教。儒家发展到后来,已经具有一定的宗教化特征,不过始终似是而非,并未传统意义上的宗教。”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民国之文豪崛起,民国之文豪崛起最新章节,民国之文豪崛起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