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361【完颜立童记】(1/2)

小说:民国之文豪崛起 作者:王梓钧 更新时间:2023-07-04 06:12:17
  北平,椿树胡同。

  明清时期这里属于高档文化住宅区,先是赴京当官的人来此居住(过渡房)。等当官几年有了钱换好房,再把椿树胡同的房产卖掉,而买二手房的又多为文人雅士。

  比如雍正时的吏部尚书汪由敦,便在椿树三条胡同住过,接着转手卖给大诗人赵翼。

  到了民国时期,椿树胡同变成文人和艺术家扎堆的地方。

  辜鸿铭便是在东椿树胡同病逝的,京剧大师荀慧生和尚云,分别住在椿树上三条胡同和二条胡同。

  而余叔岩,则住在椿树上二条胡同。他有半夜吊嗓的习惯,铁杆戏迷为了听他这一嗓,经常大半夜披着被跑来院前候着,成为胡同里热闹非凡的一景。

  “砰砰砰!”

  周赫煊叩响铁兽环。

  “谁呀?大清早的。”开门的是余叔岩的17岁徒弟李少楼。

  周赫煊笑着抱拳道:“烦请通报一声,周赫煊携妻孟冬,前来拜会余叔岩先生。”Μ.

  李少楼惊讶地看着周赫煊:“你就是前阵把爱因斯坦请到中国的周先生?”

  “正是。”周赫煊。

  “你等一下,”李少楼没有离开,就站在大门后扯开嗓喊,“师父,周赫煊周先生来了!”

  一分钟不到,余叔岩快步而来,热情地迎接:“周先生快请进。”他突然又看到孟冬,笑道,“冬也来啦。”

  “余师父早上好。”孟冬恭敬行礼道。

  周赫煊握手:“余老板,冒昧造访,还望海涵。”

  “无妨,无妨,周先生快里面请。”余叔岩把大门敞开。

  众人前往客厅坐下,余叔岩的徒弟很快把茶奉上,然后站在旁边好奇地看向周赫煊。

  余叔岩属于中年帅大叔类型,寸头、戴眼镜,外形气质有点像著名演员陈道明。他话音量很,甚至有些中气不足,嗓天赋远远不如其他京剧大师。但就是靠着刻苦锻炼和高超技巧,余叔岩弥补了先天不足,唱出来的声音跟平时话判若两人。

  “冬,你跟周先生是朋友?”余叔岩好奇地问。

  孟冬含羞一笑,没有作答。

  周赫煊:“冬是我的妻。”

  余叔岩恍然大悟,随即笑道:“恭喜恭喜,二位真是郎才女貌。”

  周赫煊没有直接明来意,而是发出邀请道:“余老板是京剧理论大师,我在天津有份报纸叫大众副刊,其中有一版专门肯定戏剧内容。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能够刊登余老板的文章。”

  “好,好。”余叔岩满口答应。

  余叔岩因为身体健康原因,已经告别舞台两三年了,整天在家潜心研究京剧理论,涉及音韵、乐器等各个方面。他不仅被公认为当世京剧老生第一人,也隐隐有京剧理论首席大师的地位。

  30年代后,几乎所有的京剧老生派别,都受到余叔岩的理论影响,从而或多或少的进行改革发展。

  如果能长期向余叔岩邀稿,这对大众副刊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两人都绝口不提拜师的事情,东拉西扯地闲聊,渐渐谈到梅兰芳在美国的演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民国之文豪崛起,民国之文豪崛起最新章节,民国之文豪崛起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