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二百一十六章 劝降(1/2)

小说:大明第一臣 作者:青史尽成灰 更新时间:2022-01-28 20:50:24
  x,最快更新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

  胡大海解开了心结,转身离去,把朱元璋的意思,告诉所有弟兄们,石抹宜孙不会嘉奖,还会被细数罪行,牺牲将士都会得到充足抚恤。上位依旧执法严明,公平公正,让人心服口服。

  咱老胡依旧会忠心耿耿,绝无二意。

  胡大海满意去了,却剩下了徐达。

  此时的徐达有些尴尬了,提出给石抹宜孙厚葬褒扬的正是他,结果却惹出了这么大的风波,弄不好文武都要嫉恨他。

  张希孟倒是知道徐达的为人,事实上他也给徐达写了信,把事情的关键点了出来,想必徐达另外有考虑。

  “你可是在打杭州的主意?”

  张希孟思前想后,也只剩下这么一个可能了。

  果不其然,徐达立刻点头。。

  此时的老朱也不由得问道:“杭州又怎么了?眼下不是在张士诚的手下吗?莫非咱们有机会?”

  徐达见老朱提问,他立刻把事情说了一遍……石抹宜孙算是元廷在浙江行省,最后的一支直属力量,但是在杭州,还有一支特殊的兵马。

  这是一支苗兵,首领姓杨,名叫杨通贯。

  他也算是揭竿而起的群雄之一,很快聚集了几万苗兵,雄踞邵阳、怀化一带……但是很快杨通贯就改了主意,他不再反叛朝廷,反而选择归附元廷,帮着元兵剿杀红巾军。

  杨通贯的主要目标是徐寿辉的天完政权,他率领苗兵,作为前锋,光复了武昌,一战成名,元廷大加封赏,杨氏一族风光无限,全都得到了官职。

  正在杨家摩拳擦掌的时候,就出了事情。

  杨通贯他爹被红巾包围,寡不敌众,又缺少粮草,结果不幸战死。

  元廷也怕苗兵趁机作乱,就严令他们不许动弹, 原地待命。

  后来朱元璋率先渡过长江, 攻取金陵, 张士诚也跟着渡江,攻打苏州……元廷被逼无奈,就把杨通贯调到了杭州一带, 抵御红巾军。

  “上位,当初进攻金陵的时候, 就是他领着几万人马援救金陵, 所幸咱们下手极快, 没给他机会,杨通贯这才引兵退走。”徐达向朱元璋介绍, “咱们拿下金陵之后,张士诚又攻苏州,由于牵连时日, 给了杨通贯机会, 他几次袭击张士诚, 险些将张士诚击败。随后张士诚夺取苏州, 又派兵南下,想要攻取杭州, 结果让杨通贯打得大败而逃,斩首七千,俘虏几千!”

  朱元璋耐心听着, 忍不住道:“这么看,这个杨通贯还是一员悍将?”

  徐达用力点头, “岂止是悍将,绝对是智勇双全……只是天时不顺, 他不该来杭州的。”

  此话一出,张希孟立刻明白了徐达的意思。

  “你是说他苗人的身份, 得不到信任?”

  徐达道:“岂止是得不到信任,他几万兵马,消耗的军需粮饷,不是一个小数目,元廷没有粮饷,杭州士绅又不愿意支持他。杨通贯的处境很难,这才不得已依附自己的手下败将张士诚!”

  张士诚前段时间向元廷请降, 果然得到了回应……被授予太尉衔,并且将浙西、淮东之地,割让给张士诚。

  一瞬间,张士诚竟然又成了大元朝的忠臣, 不出意外,他还是杨通贯的上司。靠着投降诏安,顺利接管了杭州。

  张士诚的运气,依旧逆天!

  连老朱都不得不感叹,这货的命可真好。

  只不过投机取巧是要付出代价的,杨通贯既不服气张士诚,也不愿意听从他的调遣。而另一边,朱家军迅速南下,切断了杨通贯返回家乡的道路。

  成为了断线风筝的杨通贯,很是尴尬,想回家,回不去,想回归大元的怀抱,无路可走。让他听从张士诚的话,又心不甘情不愿。

  徐达是吃准了杨通贯的心态,所以才出了一招。

  “你打算借着厚葬石抹宜孙的机会,说服杨通贯投降?”

  徐达道:“其实我早就和杨通贯有了书信往来。我向他承诺,上位必定会妥善对付苗兵,让他大可放心。我也是鬼迷心窍,竟然想利用石抹宜孙,来劝说杨通贯……都是属下思虑不全,给上位添了麻烦!”

  听完徐达的这番话,不管是朱元璋还是张希孟,都没法生气责怪。

  徐达身为一个将领,关注点都放在战场上,也是情理之中,甚至是职责所在,他能寻找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更是值得称赞。

  只不过这个杨通贯,真的能投降吗?

  “其实还是有机会的……比如这一次攻击诸暨,我其实安排了兵马,防止有人援救。而杨通贯在杭州,按兵不动。张士诚更是派人南下,看意思倒像是防备石抹宜孙逃入杭州避祸。毕竟一旦石抹宜孙和杨通贯联手,再图谋杭州,可就难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臣,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大明第一臣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