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立刻点头,“上位思虑周全,这么办最是妥当了。”

  和朱元璋商量妥当,李善长立刻向各地发放公文,告诉地方,全力配合税粮征收。能够按时运送税粮的粮长,可以觐见上位,择其中才华出众者,入学士院,担任要职。

  这道命令下去,江南江北,各个地方,全都动了起来。

  不管什么时候,能当官都是非常吸引人的。

  要知道虽然老朱举办了科举,但是想通过考试,也不是那么容易。而且科举考试授官不高,这次可是有希望担任侍郎一级,等于直接进入了高级文官行列,岂是寻常!

  江家就非常看重这一次的征粮。

  他们家本是做木材家具生意的,就在几个月之前,他们得到了一笔大活儿,由张希孟主张的兴学开始了,一次就像江家订了两万套座椅板凳,价值超过十万贯。

  江家做生意不少,但是这么大的一笔,还是头一次见到。

  尤其让江家意外的是,按理说会有人索要好处,层层扒皮,想尽办法,巧取豪夺。这才符合过去的经验。

  而且他们也听说了,朱家军对商贾并不是那么友好。

  起初江家还忐忑不安,但是真正接下来订单之后,他们发现全然不是那么回事。

  朱家军对兴学这事格外重视,的确多次派人过来,但却不是为难他们,而是询问是不是需要帮忙,原料够不够,人手够不够跟官府打了多年交道,能帮着解决麻烦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更让江家意外的是,朱家军这边,打钱非常痛快,基本上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绝不克扣拖延。

  跟朱家军做生意,竟然比跟一般的商人还要顺畅。

  当然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需要按照规矩,缴纳商税。不过由于这是给学生订的,税率也不高,只有百分之五。

  一单生意下来,足有两万贯入账。

  老爷子江源非常感叹,“朱家军不愧是王者之师,要我说,这天下早晚是朱家军的,能跟着朱家军,必定可以飞黄腾达,光耀门楣。”

  江源看了眼儿子江柯,就对他道:“这一次粮长的差事,你务必好好干,给你争取下来,可不容易!”

  江柯连连点头。

  粮长这个职位,按照朱家军的规矩,一般都是由田多,丁多,税粮多的富户担任。

  江家是商贾之家,钱虽然不少,但是土地并不多,在均田的时候,他们家只上缴了不到一百亩。

  要说丁多,江家也不挨着,江源已经六十多了,只有一个儿子江柯,还有个小女儿,严格算起来,只有儿子江柯算是成丁,老头已经可以除去丁籍了。

  由于土地不多,自然税粮也不多。

  从哪个角度来看,江家都没资格成为粮长。

  不过江家也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们做木材生意,掌握了一支车马行,有牲口,有马车,还有一些车夫。

  税粮可是实实在在的粮食,需要长途运输,哪怕是富户人家,也未必承受得起!

  因此一旦起运粮食,除了粮长家多出牲口车辆之外,普通的百姓家,也要派青壮帮忙,长途搬运,非常辛苦。

  江家向本区内的老百姓承诺,只要让他们担任粮长,可以不征用民夫,全都是他们江家负责。

  不光是运输,也包括损耗,总而言之,他们会顺顺利利,把粮食送去金陵。

  靠着钞能力,总算抢下了粮长差事。

  自从夏粮收获开始,麦浪翻涌,金灿灿的,一眼望不到头。

  又是一个丰收年。

  对于老百姓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两个字更动人了。

  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均田了。

  土地属于自己,粮食也是自己的,只要交够了田赋就可以享受丰收了。

  江家人也是见多识广,但是老百姓争抢着主动缴纳田赋,还是第一次见到,而且许多百姓都多交了一些。

  因为他们都清楚,路上的损耗还是很大的。

  “江少爷,辛苦你了,可务必要送去金陵,送给吴国公啊!”

  江柯抱拳,“请乡亲们放心,我一定安全送到。”

  一万两千石粮食,悉数准备妥当,江柯亲自负责装车,务必做到万无一失。就在连夜忙碌的时候,一个民夫拿着火把,不知道怎么就碰到了拉车的马。

  吃痛的马立刻拉着半车粮食飞奔,正好撞在江柯身上,不但把他撞倒了,而且车轮还从大腿压过。

  咔!

  骨头断裂!

  江柯疼得昏死过去,而在失去意识之前,只剩下一个念头,坏了,天亮就要出发,他的腿断了,老爹年纪又大,自己又没有兄弟,难不成让小妹江楠代替自己去金陵吗?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臣,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大明第一臣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