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进(1/2)

小说:大明第一臣 作者:青史尽成灰 更新时间:2022-02-16 00:18:19
  x,最快更新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

  胡惟庸是什么人呢?

  简单说,这是个跟狗对着咬,都不吃亏的家伙。

  他在渡江之前,就投靠了朱元璋,随后在和州当地为官,很是做了不少事情。胡大海等人剿匪期间,最著名的几场恶仗,都是他主打的。

  身为文人,胡惟庸竟然乔装改扮,深入敌营,刺探情报,助力功成。

  按理说这样的人物,早就该提拔了。

  彼时是张希孟主持百官的考评,天可怜见,他的确把胡惟庸列在了推荐的名单上。由于张希孟担心胡惟庸结党营私,会牵连到自己,所以没有单独跟老朱推荐,毕竟他还不想成为胡惟庸的恩主。。

  但是张希孟给他的文字评价还是很高的,特别多了好几行字。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朱元璋就是没用胡惟庸,把一个很能干的人,排斥在了主要文官之外,老朱在渡江之后,把他调到了宁国,位置也不高,仅仅是知县而已。

  其实这么安排很不正常。

  如今的朱家军扩张很快,管理的事务又多,官吏数目不断扩大,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都被委以重任。

  唯独胡惟庸,他有资历,也有本事,更为重要他是濠州人,属于朱元璋的老乡。

  具备这些优势,没有理由不升官啊。

  要知道当初为了奖励粮长,李善长就开出了侍郎的赏格。

  队伍草创,就是这样,随便谈论一下, 觉得才能不错, 给个位置, 然后就干下去了,这才是常态。

  倒是因为张希孟的出现,朱家军搞了科举, 又从各地选拔人才,建立考评机制, 正规得不像个造反队伍。

  正是如此, 胡惟庸的情况才显得很意外。

  “先生是不是觉得咱一直没用此人, 是委屈了人才?”朱元璋淡淡笑道。

  张希孟道:“的确是没有想明白,不过主公应该有一番道理, 如果不方便,就不用说了。”

  朱元璋顿时瞪圆眼睛,什么话, 好容易有机会能展示一下咱的水平, 你还不让咱说了, 这不是要憋死我吗!

  “胡惟庸无所不用其极, 功利心又那么重,此人不是贤臣, 不是君子,不可托付大事但他却是一柄刀,一把杀人的利剑。”

  朱元璋冷笑着说道:“在咱的身边, 如同先生一般的贤臣,已经够多了。可有些事情, 咱不能让先生去做,不能脏了先生的手, 没有办法,咱只能用胡惟庸。过去咱没有重用他, 而是把他扔在地方历练,就是要让这口刀更锋利一些,杀起人来,更加畅快。”

  张希孟微微吸了口气,啥也不用说了,老朱这是把胡惟庸当成了工具人,但是不得不说, 朱元璋看人还是很准的。

  胡惟庸胆大包天,又一心往上爬,对自己狠,对其他人更狠。这样的人, 就是一条恶犬,但是不得不说,有时候看守门户,还真离不开他。

  就比如眼下的事情,让胡惟庸接受苦役营,摆弄这帮死不悔改的东西,可持续性敲骨吸髓,绝对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老朱这是又展现出一种特质,在不做人的时候,他是真的会不做人的。

  那张希孟还有什么好说的,只能祝愿胡惟庸和那些倒霉蛋幸福吧!

  在接到了朱元璋命令之后,胡惟庸是颤栗的。

  他从知县,一步登天,成为大理寺少卿,兼任苦役营提举这中间升了多少级就不用说了。

  这个苦役营其实是他提议设立的。

  也就是说,老朱准了他的建议不说,还把这个量身打造的部门,交到了他的手里。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胡惟庸已经能够预见,这个任命会在朱家军中,掀起多大的波澜上位如此洪恩,岂能不舍命相报!

  此刻的胡惟庸还没有想那么多,他立刻动身,从宁国县赶到了长兴,迅速把苦役营接了过来。

  负责交接的人是孙炎,张希孟并没有来。

  胡惟庸也不在乎这些了,他只是惊叹于苦役营的庞大首先,老朱抓了多少俘虏呢?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在横涧山的时候,就抓了七万多,随后占领滁州,和州,脱脱四十万人溃败的时候,老朱也分了一杯羹。

  彼时俘虏总数就超过了十万。

  最早的这一批俘虏,一些被编入军中,一些被安排在军屯,后来又陆续赦免,基本上还剩下的不多了。

  但是渡江之后,攻城略地,抓捕的俘虏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比淮西时候差。而且由于朱家军已经有了相当兵马,除了前不久铜陵的一个营之外,大多数的俘虏都没有编入军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臣,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大明第一臣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