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三百一十一章 张相是个大好人(2/3)

小说:大明第一臣 作者:青史尽成灰 更新时间:2022-03-01 15:27:49
  

  首先住的就要明亮宽敞,青砖瓦舍,家具也要红木的吧!还有字画瓷器,要把家点缀起来。幸好老朱把青楼给封了,不然还要请几个歌女在家,红袖添香,诗酒风流,这才是士大夫的境界。

  俸禄高低是一回事,拿穷棒子和士大夫比,本身就是侮辱……这就好比说丹麦四个小时就投降了,为啥还要乳法啊?怎么不乳丹?问题是把丹麦和法国放在一起,那就是对人家法国的冒犯了好不?

  事情就是这样,张希孟文章写得再好,把兴衰解释得多么掷地有声,那也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便是在朱家军内部,一样有很多人不愿意接受,什么叫以民为本,什么叫民心即天意,什么叫上下同心同德……在他们看来,这还是只主张罢了。

  在实际上,他们还要维持士大夫的超然地位。

  士人还需要关心衣食住行吗?

  君王养士,识相的就跟赵宋皇帝一样,乖乖高官厚禄,好好奉养士人,要不就像是元廷这样也行,准许士大夫想办法捞钱,把乡村交给缙绅地主,那样的话,我们也可以不在乎这点俸禄。

  总不能希望我们老老实实干活,兢兢业业尽忠,结果只拿比穷棒子多几倍的俸禄,区分不开多大差别,不能吧?

  这么想,就是对士人亵渎!

  陶安的确是老了,一时情急,把实话说出来了。

  “陶先生,你读书很多,学问笃实,自从投靠咱,受了不少苦,也做了不少事情,咱都是看在眼里的,咱要多谢先生不弃,看得起咱啊!”

  朱元璋的声音低缓,一个字,一个字,准确送到了陶安的耳朵里。

  老头这把年纪,如何听不明白!

  自己这一次是真的栽了。

  “老臣,老臣糊涂,请上位降罪!”

  朱元璋注视着他,良久笑了,“谈不上获罪,道不同而已……给陶先生准备二百两银子,请他回乡养老吧!”

  在这一刹那,陶安仿佛老了十岁,身体肉眼可见佝偻,尤其是脊背,瞬间塌了,整个人的精气神都被抽空了。

  朱家军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完全超出了简单的升官发财,封妻荫子。

  在这么多起义军之中,像天完和韩宋这种,能弄出一套官制,喊出恢复大宋江山的,已经是凤毛麟角,傲视天下了。

  但是仔细看他们内部的结构,还是东施效颦,乱糟糟一团,刘福通杀杜遵道,陈友谅反噬倪文俊……说白了,也就是个梁山泊的水准,稍微有点见识的都该清楚,能走到最后,一统天下的,必定是朱元璋。

  而且朱家军展示出来的格局气度,已经大大超出了众人的想象,如果不出意外,这必定是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能开创盛世,重塑乾坤,必定是要名垂青史的。

  结果就因为一个俸禄的事情,闹得丢官罢职,把老脸都不要了。

  着实太亏了!

  陶安啊,你可以回去琴棋书画,诗酒风流了。

  你可以去享受士大夫的待遇了,但是对不起,我们朱家军容不下你了。

  陶安艰难从地上爬起来,摇摇晃晃,一步一步向前走,留给众人一个凄凉惨淡的背影,众人看在眼里,无不心惊肉跳。

  包括陶安的老友李习,也包括刚刚站出来说话的杨元杲,几乎每个人都五味杂陈。

  这点俸禄虽然不算多,但也能过得下去,而且既然身为官吏,就不大可能饿死,为了这事跟上位争执,得罪李善长,根本不值得。

  借陶安的一顶乌纱帽,有关俸禄的这场争端,看似就结束了。李善长虽然前期有点丢人,但是上位出手,帮着他找回了颜面,大获全胜。

  李善长满心欢喜,看起来自己还要紧跟着上位才是,百官之师,不如上位宠臣啊!

  你瞧瞧张希孟,这些年过得多舒服,自己何必那么累呢?

  李善长是想通了,决定再来一次君子豹变。

  可是老李没有料到,就在这次事情结束的第二天,张希孟专门上书,重提百官俸禄的问题。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臣,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大明第一臣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