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来的官制(2/2)

小说:大明第一臣 作者:青史尽成灰 更新时间:2023-02-06 23:30:32
  

  属于非常稳妥的一步棋。

  张希孟也不敢说就是历代职官集大成者,但最基本的框架,该有的都有了,主要能考虑到的问题,也都考虑到了。

  似乎也没有什么要增加的了。

  可张希孟反复观看,拧着眉毛,总觉得还缺什么东西,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玩意。

  一个让未来大明朝超越一般王朝的东西。

  张希孟思忖了再三,突然灵光一闪,在中书省,内阁,御史台平行的地方,又添了一个衙门。

  门下省!

  作为三省之一,门下省侍中之职,掌出纳帝命,缉熙皇极,总典吏职,赞相礼仪,以和万邦,以弼庶务,所谓佐天子而统大政者也。

  凡军国之务,与中书令参而总焉,坐而论之,举而行之,此其大较也。

  门下省有众多职权,可以同中书一起,讨论国政,但归结起来,最紧要的一项就是封驳。

  如果门下省觉得不妥,可以驳回皇命,这是一项非常了不得权柄。

  因此自从设立三省以来,首先执掌行政大权的尚书省被架空了……随后就是负责起草旨意的中书省跟负责封驳的门下省较劲儿,这两省的老大互有胜负,交替执掌相权。

  弄到了最后,皇帝也摆不平,干脆不设中书令和侍中,干脆发明了中书门下平章事,来执掌相权。

  张希孟添了一个门下省,自然不是要恢复什么封驳大权,他对这些半点兴趣都没有,因为这种相互制衡的衙门设置,最后一定会发展为恶斗,互相否定,鸡犬不宁。我胡牌不胡牌不要紧,关键不能让对方胡牌,我就赢了!

  个个都成了搅局天王,这牌局还怎么玩?

  张希孟盯着门下省的种种职责,一项一项划去,最后只留下了四个字,总典吏职。

  毫无疑问,这个总典吏职,应该理解为宰相统领百僚,执掌相权……但是张希孟不是最擅长注释吗!

  不光经典能解释,职官的解释权也在他的手里啊!

  因此张希孟就在总典吏职后面填上了几个字,执掌吏员言行考核。

  又思忖了一下,再加上一句,负责组织各级吏员考试。

  到了这里,张希孟又担心造成误会,还特别加注,官员铨选升迁,依旧是吏部为主,门下省只是参考,各部衙门主官,尤其以吏部为主,门下省无权干涉。

  写完这些之后,张希孟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不由自主伸了伸懒腰,抬头向外望去,竟然已经天光放亮,自己这是忙了个通宵啊!

  张希孟揉了揉眼睛,想要吃点东西,然后去补个觉儿。

  这时候有人端着一盆水,笑嘻嘻进来。

  “大哥,你原来不是每天睡足四个时辰吗?怎么现在也熬夜了?”

  朱英说着把一盆温热的洗脸水放在了张希孟面前。

  “给你加了点艾草,提神醒脑。”

  张希孟笑了,随手接过手巾,净面洗手。

  这时候朱英贼兮兮到了纸张前面,快速浏览张希孟写的东西。

  “大哥,你想执掌门下省啊!”

  张希孟正在擦脸,听朱英鬼叫,吓了一跳。

  “你怎么知道的?”

  朱英眯缝着眼睛,笑嘻嘻道:“大哥,你看看这么多衙门里面,哪个后面特别注释,限制职权了?你跟我说说,这个门下省真的这么厉害?”

  张希孟只给他一个大白眼,“臭小子,我可告诉你,别在我这里抖机灵,等我看不惯了,早早把你踢到云南去,眼不见心不烦!”

  朱英浑不在意,“大哥,去就去。我研究地图了,只要我往南往东打,很容易就能打到海边。云南物产很丰富的,到时候我打着给干爹进贡的名义,我是随时可以来应天。干爹不行,还有干娘,还有小朱标呢!我一年送三次礼物,每次住个一两月,你能把我怎么样?”

  张希孟瞧着这小子欠揍的模样,简直想给他俩巴掌!

  “你成天往应天跑,别人是无为而治,你是无人而治,你小子注定要当仁君典范的!”

  朱英哈哈大笑,“那我就借大哥吉言了。”

  张希孟气得没招,只能抓起自己写的东西,去朱元璋那边蹭饭了。

  吃着和朱元璋同款的鱼汤面,外加两个煎鸡蛋,除了略显油腻之外,没别的毛病,还挺顶饱的。

  张希孟吃完,朱元璋那边也看完了。

  “主公,莫非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朱元璋深深吸口气,“先生,咱看得出来,你是思虑周全,用心良苦……只是这么安排,对你不免太委屈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臣,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大明第一臣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