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诞生(2/2)

小说:大明第一臣 作者:青史尽成灰 更新时间:2023-02-06 23:30:32
  

  朱英立刻点头,“大哥的意思人家的送的不香,要抢过来才过瘾,大哥你放心,等以后我帮你抢过来!”

  这小子完撒腿就跑,生怕张希孟揍他。

  打发了孔家和张家这两個不受欢迎的客人,登基大典进入了倒计时。

  而就在这时候,一队从五溪赶来的苗兵,穿着草鞋,打着一面朱红色的旗号,到达了应天。

  所有来到的苗兵,每个人的肩头,都有一个口袋,里面装着新收获的稻谷,准备进献朱元璋!

  “上位,臣等在苗部推行均田,许多苗民第一次获得了土地,有了收获……他们带着粮食过来,是要完粮纳税,从此之后,就是上位的子民,还望上位能够垂怜照拂。”刘伯温小心介绍着。

  朱元璋心中感慨,苗民们也有自己朴素的想法,只有真正完粮纳税,成了吴王的子民,才能得到吴王庇护,现在有的一切,才会变成真的。

  不然等那些老爷们重新杀回来,又会把他们的一切都夺走,重新把他们变回奴隶,变回农奴!

  朱元璋微微颔首,“这些粮食咱收下了,告诉所有苗民,咱必定一视同仁,保护他们的田产屋舍,没有人能抢走!”

  刘伯温万分感慨,竟然大礼参拜,跪倒地上,“上位,苗民归心,西南半壁,必定能归于朝廷之首,臣恭贺上位!”

  朱元璋心潮澎湃,“岂止是西南,还有燕云之地,还有西域,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赵宋的皇帝太无能了!该轮到咱姓朱的来了!”

  “传旨!三日之后,在奉天门,举行登基大典,咱要君临天下!”

  朱元璋这话的时候,双手情不自禁握紧,浑身竟然微微颤抖。

  从一个朝不保夕的化缘僧人,到君临天下的帝王。

  这恐怕是有史以来,最了不起的逆袭。

  陪伴朱元璋一路走来的文臣武将,此刻竟然要更加激动。

  李善长直接带头,“臣等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看着手下的重臣,微微点头,慨然道:“你们皆是咱的股肱心腹,社稷之臣。有些话,也该让大家伙明白。咱吃尽了苦头,投身义军以来,终于有了今天。细细思量,咱又觉得,过往经历,和这些年的中原百姓的运势,何其相似!”

  “咱的家败了,赵宋把国给丢了。咱跑去寺庙苟且偷安,寄人篱下,元廷窃据中原,把百姓视作牛马。咱活不下去,投身义军。中原百姓忍无可忍,竖起义旗。咱要登上九五之位,中原百姓也要驱逐胡虏!”

  朱元璋满脸红光,声音越发高亢响亮。

  “咱的运势,国家的运势,百姓的运势……在这个时候,似乎有些想通的地方啊!”

  李善长忙道:“岂止是相通,简直是一模一样。臣以为这明唯有上位,才是天下之主,实至名归!”

  朱元璋哈哈大笑,“这个话咱认下了,不过咱还要另一层意思,咱是秉承百姓之意,登基称帝,所以即便登上帝位,也不能肆意胡来……咱不能胡作非为,你们也要明白这个道理,时时刻刻,把百姓放在前头!不然的话,咱可不答应!”

  老朱的话,让众人为之一振。

  尤其是李善长,忍不住低下了头。

  心中盘算着,老朱再一次把话明白了。

  他这个皇帝,可不是单纯的天下一人,可以口含天宪,为所欲为。在朱元璋的头上,时刻有着黎民苍生,反过来,也就是满朝文武,不光要敬畏天子,更要敬畏民心。

  还真是时时刻刻,都把民本这两个字,放在心头。

  这个全新的国家,还真是完美秉承了张希孟的想法,虽然龙椅上的那个人不是他,但是对于张希孟来,他的成就感,简直难以言。

  终于到了登基时刻,一切准备就绪,集结的人群,亮出了一面面朱红的旗帜。

  形形色色,各地前来的人员,要一起拥戴自己的皇帝登基。

  令人意想不到,大元朝原御史大夫,丞相脱脱之弟,战俘营优秀毕业生,金陵城知名生意人,妙手回春的修蹄匠人也先帖木儿,率先高举旗号,上面赫然写着“蒙古子民”。

  “走,前往奉天门,恭祝上位登基!”

  也先帖木儿迈着大步,在他的后面,多达百名蒙古百姓,代表着朱元璋治下,数十万蒙古子民,向着奉天门进发。感谢读者大大多投推缆饶荐票

  沿途观礼的百姓,在短暂错愕之后,随即高声欢呼,声势震天。

  蒙古人之后,一杆大旗,写着“苗部子民”,竟然也随后出发……目睹这一幕的所有人都明白一件事,一个和之前完全不同的皇帝,即将诞生!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臣,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大明第一臣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