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四百一十八章 斩!(2/2)

小说:大明第一臣 作者:青史尽成灰 更新时间:2023-02-06 23:30:32
  

  李善长慌忙道:“上位,断然不会有人这么想的,除非他们就是贪官污吏,丧心病狂!”

  朱元璋不置可否,而是又对张希孟道:“先生,你也说说看,这个空白公文,到底是陋习还是贪墨?”

  张希孟冷冷一笑,“主公,这些银子摆在这里,如果只是陋习,又何来这么多好处?臣这里正好有个例子,不妨让他们当面对质,所谓空印之说,一目了然!”

  朱元璋点头,“带上来!”

  不多时,拱卫司将方克勤带了上来。谷僧

  这位前程远大的方知府,此刻已经是蓬头垢面,憔悴不堪。

  自从被拿下之后,方克勤就多有不服之处。

  他兢兢业业,在地方上推行均田,广有政绩,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如今却因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把他拿下,着实是让人心里头没法服气。

  “臣拜见陛下!”

  朱元璋只是扫了一眼,懒得多言。

  张希孟突然伸手,取出两张公文,让人递给了方克勤。

  方克勤接在手里,才看了两眼,顿时颜色骤变……这两张公文都是从他的治下采购粮食,其中一份三万石,是正常核准的。

  但是在三万石之外,还有一万三千石,却是方克勤不知道的。

  “这也是户部采买官吏利用空白公文,以填补路上耗费为由,额外采购的。”

  方克勤怔了怔,下意识道:“他们,他们采购两份干什么?”

  这话问得,就跟问了一句话似的。

  张希孟冷冷道:“你身为地方官,难道不知,为朝廷采买,可要比市价低了至少三成!更何况这一万三千石,还不用归到户部!这是多大的利?”

  刹那之间,方克勤的脸惨白惨白的。

  他终于意识到了,这个所谓前朝陋习,有多大问题了!

  其实正常采买物资,按理都会多一些出来,个别重要的工程,几乎要多三成的物资……即考虑到路上消耗,也考虑了施工的损耗。

  就这么说吧,治河经费,如果只用七成在实处,差不多就能拿个上等考评,如果用了九成,那基本上就是包青天了。

  在这种情况下,还以路上消耗,对不上账目为名,开具空白公文,让人随便填数目,难道只是为了销账方便吗?

  就拿方克勤遇到的情况来说,户部去采买一批粮食,用来支应修建应天城墙的开销。

  有户部公文,知府衙门也开具了文书,交给了户部的人。

  而办事的人,拿着盖了知府大印的公文,跑到下面,再去额外采买一批,只说应付路上消耗。下面的官吏还是会老老实实办事的,甚至愿意瞒着知府老爷,毕竟人家可是户部来的,能卖个好,以后获益无穷。

  就这样,户部的人轻易弄到了两份粮食,等他们回到户部交差的时候,只是送去一张公文,有郑士元这种,愿意帮着他们核销,自然就能蒙混过关。

  多出来的粮食,可就成了他们的好处!

  这还只是最基本的操作。

  户部这边还把捐赠的金钱粮食拿过来,暂时顶上,而该采买的东西,就转手换成了钱财,中饱私囊。

  你觉得他们很疯狂,什么钱都敢挣,简直使劲作……可这帮人不这么想,反正上面有户部尚书侍郎顶着,下面的地方衙门,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

  而登基大典办好了,上位一高兴,谁又敢抓着这事不放?

  没准还能倒打一耙,说他们不肯替上位出力,心怀不轨。

  朱元璋将户部的种种作为,都摆在了官吏面前。

  “事到如今,咱不得不杀!阮弘道,还有他的三个儿子,悉数处决!”

  “郑士元,连同家人,一共七口,处斩!”

  朱元璋刚说完,张希孟低声道:“主公,郑士元幼子只有三岁。”

  老朱顿了顿,“郑士元腰斩,幼子赦免!”

  郑士元匍匐地上,磕头作响,“多谢上位,多谢张相!上位万岁,张相长命百年!”

  “带下去!”老朱毫不客气道。

  就这样,朱元璋挨个发落,户部尚书,两个侍郎,七个主事,还有工部侍郎,兵部侍郎,鸿胪寺少卿……足足几十位官吏,不光自己被杀,就连家眷都没有逃过去,只是一些年幼的孩子,得到了赦免,日后送到少年营抚养。

  一路发落下来,百官颤栗,无人敢反驳。

  随后到了方克勤这里,老朱怒火中烧,“按理说你只是盖了大印,不该死,可你却把元廷的陋习当成理所当然,就凭这一点,咱就该腰斩了你!”

  方克勤脸色惨白,只剩下发抖。

  朱元璋又吸了口气,“念在你均田有功,就杖责八十,全家发配岭南吧!”

  方克勤呆滞片刻,突然用力磕头,感激涕零,“臣叩谢上位仁慈天恩!”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臣,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大明第一臣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