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2/2)

小说:大明第一臣 作者:青史尽成灰 更新时间:2023-02-06 23:30:32
  

  朱元璋略微沉吟,中原匪患也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自从靖康之耻以后,中原就山崩地裂,失去了秩序。

  其后金元两朝,治理水平不敢恭维。

  随后又是十年苦战,匪类也都成了精,很不好对付。

  不过咱大明就不能说不行!

  朱元璋决定亲自部署剿匪。

  这事情就不是张希孟随便说两句,有了个大概方略,就能解决的。

  “先生,咱看你神色憔悴,没有精神……别是和前几年一样,又要病了吧?这可不行啊,咱一刻离不得先生,这样吧,咱让你休息些日子,也给江提举放个假,度支局暂时交给副提举韩秀娘,放心,都是干练的女官,不会出差错的。让江提举跟你好好歇着吧!什么时候,复出视事,等咱告诉你们。”

  好家伙,两口子都被暂时解除了官职,直接放假了。

  这要是落在普通官吏身上,估计就要等着打入诏狱,三司会审了。

  不过张希孟表示情绪稳定,回去的时候,除了枸杞之外,又弄了二斤红枣。

  努力!

  给张希孟放假之后,朱元璋将几个人叫来了,很凑巧,都是军中的青年才俊,朱文正,蓝玉,李文忠,三个年轻人排排站,看着昂扬向上的几个人,老朱很是满意。

  “朱文正,你在陕州打得很好,力抗强敌,百折不挠,咱要用你的毅力。”

  老朱再看蓝玉,也笑道:“你这一次奇袭白陉口,立下了大功。咱看重你的是心思细腻,办事周祥而大胆,这是剿匪的关键。”

  蓝玉绷着脸,没有回答,但是心里却很兴奋,总算是简在帝心了。

  最后的目光落在了李文忠身上,这几年他好像没什么举动,毫无出彩之处,老朱为什么要选他呢?

  玄妙就在这里,李文忠领兵,虽然没有独守陕州这种功绩,但是他也从来没有犯过错误。

  这就很牛了,要知道常遇春都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李文忠的精细小心,让人印象深刻,相当了得。

  “咱给你们三千兵马,准许你们必要的时候,调动当地兵马,联手剿杀土匪,你们有把握没?”

  “有!”

  三个人异口同声,蓝玉的声音最是响亮。

  总算能够独当一面了。

  辞别朱元璋,三个人凑在一起,简单商量一下。

  这个剿匪啊,还真不能盲目,不是哪里多就去哪里。

  而是一定要标本兼治,一劳永逸,彻底解决匪患。

  朱文正就说道:“我在洞庭湖也对付过水贼……说到底,贼人能存在,就是朝廷的本事不行。咱们这一次要靠着王黑虎他们这些人,把百姓组织起来,利用民兵的力量,压缩盗匪的地盘,把他们封锁起来,而后再一个接一个吃掉!”

  蓝玉和李文忠都表示赞同……很快整个剿杀土匪的行动就开始了。

  老朱选这三个人,也是看他们年轻,毕竟让徐达、常遇春出手,算是欺负人了。

  可问题是这三人,也不是善茬子啊!

  蓝玉和李文忠都是国公级别的战将,成长起来,完全不逊色那几位,至于朱文正,那就更不用说了。

  三人联手,标本兼治。

  你就瞧着吧,中原大地上,一个又一个的老贼头,被他们治成了标本。

  三个月下来,捣毁贼巢一百多处,击杀土匪超过七千人,另外有两万五千多名土匪投降,成为朝廷俘虏。

  剿匪所得,折算下来,足有一百八十多万贯宝钞。

  以开封为核心,不断向外延伸,越来越多的匪患被清理干净,久违的太平和秩序,回到了中原大地。

  土匪消灭了,民兵练出来了,随后的村社组织也成型了。

  整地,耕田,兴修水利,百姓们忙得不亦乐乎。

  期待许久的热闹场景,终于出现在了中原大地。

  朱元璋自是大喜过望,不过更让他欣喜的是,经过张希孟的不断努力,总算有了动静,江提举怀上了!

  总算是老天保佑,苍天有眼啊!

  张先生后继有人了!

  这孩子要是女儿,咱们就是儿女亲家,要是男孩,就接到宫里,跟皇子们一起教导……对了,皇子们都是木字边的,这孩子要不要也用木字边取名,就跟咱的亲生儿子一般不二。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臣,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大明第一臣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