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时刻(2/2)

小说:大明第一臣 作者:青史尽成灰 更新时间:2023-02-06 23:30:32
  

  江楠傻眼了,这叫什么话啊?

  求老天保佑,敢情你也不知道效果如何啊?

  正如张希孟所说,谁也不知道怎么教出一个合格的天子,毕竟皇帝这个行业,不是批量产出的,不存在通用教材,还能怎么办?

  就算张希孟的想法不靠谱,也只能将错就错了。

  果不其然,朱标到了北平的第二天,就得到了一堆木盒子。

  这些盒子不是给朱元璋的那种,也不需要朱标做出批示,他只要阅读就好。

  “先生,母后可是跟我说了,要让我每隔十天半个月,就给她写信,告诉她学到了什么。”朱标低声说道,如果只是读这些东西,他怎么跟母后交代啊?

  琴棋书画,经史子集,四书五经,学到了什么程度,总还有个标准,到了张希孟这里,完全就是两眼一抹黑。

  “那行吧!你就把读出来的东西,归纳总结一下,送去应天,剩下的我来安排。”

  得到了老师的保证,朱标总算松了口气。

  张希孟这个老师虽然不是那么靠谱,但他有一个很不错的习惯,就是不难为学生。朱标可以看这些公文,了解各种事情的进展,也可以去各处瞧瞧,算是体察民情。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哪怕一天发呆,张希孟也不大会难为他。

  所以朱标小朋友,开始你的野蛮生长吧!

  事实证明,被耳提面命了好几年,朱标还是很温顺的,如果是朱老四,估计骑上小马驹,撒手就没了。

  而朱标则是老老实实,阅读各种公文,其中他最关心的就是烽火台的修筑……先生冒着雪,天寒地冻,也要修筑。

  还要把功德营的人也都派上去,还有那个失去亲人的善良老妇,朱标迫切想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等他翻开公文之后,立刻就窥见了一个庞大的工程……自山海关而起,向西沿着燕山山脉,每个三五里,就要修一座烽火台,有些密集的地方,甚至要一里一个。

  平坦的地方,烽火台可以用砖石搭建,修的比较坚固。

  住宿条件也很好,能建一座院子,有高大围墙,里面储存粮食、兵器、烧柴,一个墩台,多的可以住三五十人,基本上由一个百户,或者一个总旗负责。

  而那些地形崎岖,尤其是深入山里的墩台,就惨的多了。

  砖石运输不上去,就只能就地取材,以松木搭建起一个三丈多高的瞭望台。上面搭一个灶台,支上一口大锅。

  遇到敌袭,就把晒干的狼粪扔进去,点燃之后,提醒其他烽火台。

  除了狼粪之外,还有些爆竹,孔明灯……反正都是能传递消息的东西。

  这种墩台的住宿条件就非常非常差了,下面只有一个木屋,防备豺狼虎豹。

  然后也只有一个小旗,统领五七个人驻扎。

  每个烽火台储存一两千斤粮食,作为日常食物。

  平时士兵还能打猎,补充肉食。可一旦大雪封山,没膝盖深的积雪,足以让人寸步难行……寒冷,饥饿,缺少物资补充,还有虎狼棕熊,时刻威胁着士兵的生命。

  哪怕是夏天,也没有好日子过。

  密密麻麻的蚊虫,个头非常大,在野地里遇上了,一夜之间,能把一头牛的血吸干,丧命。

  如果没有什么准备,可想而知。

  一个烽火台,五七个人,都被蚊子吸干血液,凄惨无比死去……朱标阅读着内容,渐渐的,他觉得自己的心脏缩紧,呼吸急促。

  这么危险,这么艰难,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难道将士的生命不值钱吗?

  怎么不能让他们回到军营,舒舒服服过日子?

  朱标忍不住了,他骑上马,带着几个人去查看情况,他要亲眼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一次他没见到张希孟,而是见到了越国公胡大海。

  这位大明位列前三的名将,正在布置任务,要求士兵携带着干粮,主动探查情况,防备敌人突袭。

  只要有敌情,他就果断出击!

  “越国公,戍边之苦,竟至于此!”

  胡大海笑了,“苦自然是真的,可殿下也要知道,这脚下就是燕山啊!”

  朱标心头一动,低声道:“是燕云之地?”

  “对!没了这道防线,靖康之耻,就不是苦不苦的事情了。”胡大海意味深长道。

  朱标又是一振,这一天他看了不少,也问了不少……等到返回住处之后,他又找来了那些公文,仔仔细细看了一遍。

  数日之后,一篇介绍戍边情况的文章送去了应天,又过了些日子,应天各大报纸,通栏标题,悉数刊登了“国之干城,宿卫大明”的文章。

  太子殿下,替军中将士说话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臣,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大明第一臣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