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养储君(2/2)

小说:大明第一臣 作者:青史尽成灰 更新时间:2023-02-06 23:30:32
  

  他抱着一堆图集清册过来,凑巧的是,他的另外几个老师,比如翰林学士宋濂,还有高启,徐贲,竟然都在张希孟这里,他们似乎刚刚商量了一些政务。

  朱标一来,大家伙脸上都带着笑意。

  张希孟让朱标坐下。

  “殿下,你上一篇文章写得很好,中书省那边乖乖批了三百名官吏的任用,又给了二百所学堂的名额,还从户部弄来了三十七万贯办学专款……这都是殿下的功劳啊!”

  张希孟笑呵呵道,还把中书省的批文递给了朱标。

  朱标脸上微红,不好意思道:“先生,这,这都是父皇安排的。我写的也算不得文章,润色太多,都是父皇往我脸上抓肉,我还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张希孟笑道:“没什么好害怕的,德不配位,才有麻烦。以殿下的身份,加上殿下的用心,写这篇文章,恰如其分,谁都只会拍手叫好,至于些许润色,不算什么的。毕竟宋学士他们就是干这活儿的。”

  宋濂笑道:“确实,殿下用心良苦,写出了将士们的艰难,摇旗呐喊,也是应该的。”

  朱标微微点头,随后他想起一件事。

  不由得上身前倾,“宋学士,我,我有些事情想不通。”

  宋濂道:“殿下请讲。”

  “我记得当初设立度支局,就是为了总算财税,增加户部岁入,避免各个衙门,瓜分财权,造成弊端。可有此事?”

  宋濂点头,“确实,这也是张相的主张。”

  朱标略微迟疑,偷眼看张希孟,似乎有什么顾虑。

  张希孟笑道:“殿下,有话直说,是不是觉得臣做事有些不妥的地方?”

  朱标依旧满脸为难,“先生,弟子无意,更不敢怀疑先生,只是……”

  张希孟摆手,“殿下,你这话就不合适了。弟子不怀疑先生,不敢找先生的麻烦,岂不是说这学问永远无法进步了?别人我不管,在我这里,我鼓励学生找我的麻烦,如果哪一天你们把我问得哑口无言,大约就可以出师了。若是能解决我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光大师门,发扬学问,是有功的!”

  这几句话说的,高启等人都是大为惊讶,一直以来不都是主张尊师重教吗?到了张希孟这里,居然鼓励学生造老师的反,还真是有意思,不过仔细想想,也很难说张希孟讲的没有道理。

  真是颇为有趣啊!

  就在大家伙沉吟思忖的时候,朱标总算是攒足了勇气,“先生,那盐税收入算不算国家岁入?”

  “自然是算的。”

  “那,那为什么要把盐税收入,通过开中法,放在燕云边疆?”朱标仗着胆子问道。

  张希孟哈哈大笑,“殿下,看起来这些年你学了不少东西,陛下那里没少费心思,中书省的经筵名家,也没少给殿下讲课!”

  朱标点头,却又苦恼道:“先生,我是学了些,可就是一团浆糊,理不出头绪,不知道对错……”

  张希孟一笑,“殿下,开中法确实和统一财税有冲突……正好大家伙都在这里,我就给大家伙出一道题,如果是没有开中法,靠着朝廷拨钱,修筑燕云防线,需要怎么做?”

  张希孟看了看,竟然是孙炎最先开口了,“只要要把情况上报兵部,兵部再去和户部商议,还要工部和御史台派遣人员,下来核查,拟定方略,送给中书省,然后交给陛下……同意之后,才能从太仓拨款,召集人手,进行修筑。”

  张希孟笑道:“没错,就是说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卓有成效的工作,各部官员通力协作,共同付出,经过扎扎实实的努力,做出最专业,最合适的安排,大家伙都是为国操劳的有功之臣。”

  张希孟笑道:“殿下,你听出什么问题了吗?”

  朱标傻傻摇头,“我,我不知道。”

  张希孟又问,“那如果有了开中法,情况会怎么样?”

  这一次高启道:“有了开中法,钱财归属地方,最多由都司出面,查看之后,拨下宝钞,就可以立刻开工。用不了几个月,只怕就能修几十座烽火台,速度不知道要快了多少!”

  张希孟含笑,“没错,那殿下能不能说说,在当下的北平,哪种方式更好?”

  这要是还听不懂,那就是弱智了。

  “自然是开中法好,现在北平最需要修建烽火台,保护百姓安全,越快越好,越多越好!”

  “那财权下移,武人侵夺了户部和税务部的权力,又该怎么办?”张希孟笑呵呵发问。

  这个问题一出,别说朱标了,就连宋濂都是一怔,好像还真不好回答!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臣,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大明第一臣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