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2/2)

小说:大明第一臣 作者:青史尽成灰 更新时间:2023-02-06 23:30:32
  

  但是在某个时刻,情况变了,成为正统的儒者士大夫,渐渐的忘了儒学的根本,忘了家国天下。

  觉得官学地位是理所当然,越来越在乎自己,关心自己的利益,失去了家国情怀,从而败坏了儒学,也败坏了天下。

  时至今日,旧儒已死,新儒当兴。

  蓝玉蓝将军对待功德营观音奴的做法,为什么能得到观音奴的认可,从心里感激涕零,发誓改过自新?

  道理很简单,因为大明已经击败了大元朝。

  他们都是阶下之囚,生死捏在大明的手里。

  我们可以决定他们的生死,千刀万剐,乱刃分尸,想怎么炮制就怎么炮制……将女子悉数贬为奴婢,高过车轮的男人都杀了,也是理所当然,毕竟他们就是这么做的。

  但是我们没有这么干,我们选择设立功德营,让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一个罪大恶极的犯人,我们可以用尽办法,折磨欺凌,让他生不如死。可我们没有这么做,我们给他过生日,给他酒肉吃,给他尊重,把他视作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我们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能做而不做,能蛮夷而华夏,所以我们能收服人心,获得尊重!

  让人彻底反省,痛改前非。

  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能而不做!

  放在国家上,就是我们能杀人灭国,却没有这么干……蛮夷是杀人灭国,无所不用其极,华夏是内敛宽宥。

  这是我们和蛮夷的不同之处。

  这也是孔孟之道的根本所在!

  不管是孔夫子,还是孟夫子,他们讲这些都是为了富国强兵,为了挽救礼坏乐崩的天下,重建秩序。

  不然孔夫子周游列国,又是为了什么?

  仁民爱物,王道仁政,是要强国,可不只是教化人心,做个好人就可以了。

  钱唐的文章到了这里,自然而然进行了总结。

  身为一个读了二十年孔孟之道的人,我不认为孔孟之道错了,我还要秉持孔孟之道,修身齐家,追求君子之道。

  此生不改!

  但是作为一个大明的子民,尤其是刚刚洗雪崖山耻辱,恢复华夏的读书人,我以为当下最紧要的,还是富国强兵,还是恢复民生,北赶大元,还华夏百姓安宁,使天下人人富足。

  而且我们还要反思过去五百年的错误,重新规划天下,建立典章制度,求天下大治,杜绝靖康之耻,崖山之恨。

  天下读书人,若是看不清楚这一点,依旧抱残守缺,不愿意改变,只怕要自绝华夏矣!

  钱唐洋洋洒洒,一篇文章写出来,很快就引起了轰动。不只是北平,在应天,在苏州,在江州,甚至在武昌,都有人热烈讨论。

  过去都是张希孟在说,也有许多人支持他。

  但是钱唐作为一个公认的旧儒,本身受过儒家正统教育,有着师门传承的人,此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见闻,批评宋儒的错误。

  甚至重新定义华夏蛮夷,这要是没有反响,简直就出了鬼了。

  而且钱唐隐约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国家的强盛,要高于道德文章。

  此论一出,简直堪称石破天惊。

  尤其是以他这般的身份说出来,更是天崩地裂,气冲斗牛。

  拿到文章之后,马皇后才看了一遍,就把朱元璋揪了过去。

  “这回好了,别别扭了。你要是还觉得张先生说的不对,没把太子教好。你的见识,就连钱唐这个酸儒都不如了!知道不?”

  朱元璋接过报纸,乍看之下,还不觉得什么,可是当他仔细一看,顿时觉得眼前一亮。

  “不错,真是不错!这个钱唐的见识上来了,要是礼部那帮人有这个心思,咱也用不着闹心了。”

  朱元璋越看越是欣喜,甚至眉开眼笑起来,“你瞧瞧,他说能而不为是华夏,能而为之是蛮夷,这话说得太好了。元廷斩尽杀绝,自然不如咱们大明远甚!这个文章太好了,钱唐值得重赏啊!”

  朱元璋说完,又扭头看了看马氏,笑道:“妹子,这些天了,总算听了点好消息,你还有什么事情不?能让咱高兴的。”

  马皇后呵呵一笑,“怎么没有。”

  说着,她拿出一个瓷瓶,放在了朱元璋的面前,“这东西就是张先生忙活了好些日子弄出来的。咱们标儿也参与了,他还想以‘太子羹’,来命名此物。毕竟给军中供应,成本还是不低,要是能卖给大户,多赚一点钱,添补军用,也是一件好事!”

  刹那间,朱元璋的老脸铁青,狠狠一锤桌子,“逆子!不要欺人太甚!”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臣,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大明第一臣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