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2/2)

小说:大明第一臣 作者:青史尽成灰 更新时间:2023-02-06 23:30:32
  

  张士诚讲的一个核心,就是盐价非常便宜。

  由于采用了晒盐法之后,更加便宜,完全可以把盐价和粮价等同,甚至是只有粮价一半,也可以保本。

  历代以来,之所以盐价始终非常昂贵,毛病就出在盐法上面。

  有太多人想要借着食盐,盘剥百姓,盐商,贪官污吏,地方豪强……谁都插手,从中渔利,所以造成盐价居高不下。

  本来这是个几乎无解的事情。

  所幸天子有爱民之心,朝堂有疼惜百姓之臣,君臣同心,上下一体,就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

  很不容易,张士诚居然为了盐法的成功,拍起了朱元璋的马屁。

  报纸也连篇累牍,开始报道。

  当初张士诚在苏州独霸一方的时候,都没有这个知名度。

  随后就在万众瞩目当中,张士诚抛出了自己的方案。

  长芦盐场将以每斤三文钱的价格,向太仓提供储备盐。

  这个价钱开出来,所有人都懵了。

  因为无论怎么算,三文钱都是亏本的。

  张士诚,你根本就在搞鬼!

  面对质疑,张士诚丝毫不惧,应对从容……首先来说,长芦盐场的条件好,又有最新的技术,我们成本非常低。

  其次,就是按照张士诚最初的提议,以漕粮船只运输食盐,去的时候满船粮食,回来的时候,满船食盐,算是物尽其用了。

  而且这一次张士诚从长芦到应天,就带着一些盐过来了。

  经过张士诚计算,一石盐,大约能有十文钱的利润。

  跟朝廷做生意,补充常平仓储备,还能有赚头儿,张士诚已经很满意了。

  我们可以给朝廷常平仓,在两年之内,提供出足够天下百姓,使用三个月的食盐储备。

  有了这些储备,就足够避免风险了。

  当然了,他给朝廷的,只是个大宗供货的价钱。

  如果向老百姓出售食盐,还要提高一些。

  张士诚表示,只要允许,近期就能在应天设立一批专门卖盐的商行,最低的盐价可以低到七文钱!

  疯了!

  简直是疯了!

  现在大明最贵的盐价,差不多有四十几文,这已经不是腰斩了,而是从脚踝上切了一刀,试问谁能受得了?

  站在张士诚的对面,也不是吃素的,户部,税务部,盐运使衙门,还有两淮两浙,数十位盐商大户。

  他们也发动了报纸,开始攻击张士诚。

  单纯从方案上来讲,张士诚提出来的,已经是无懈可击。长芦盐场有这个实力,也完全做得到。

  捣乱的人根本是无理取闹。

  不过他们也很快找到了办法,那就是攻击张士诚的出身。

  很多人都讲,张士诚是亡国俘虏,卑鄙贱人。

  他都把自己弄得亡国了,用这种人,还不害死了大明朝?

  断然不能听他的。

  有几位御史还真上书了,弹劾张士诚。

  而就在这时候,朱元璋突然干出了一件谁也没有料到的事情,他亲自登门,请张士诚进宫赴宴。

  “这些年下来,能跟咱聊天的人越来越少了,不管咱们俩过去怎么说……咱都怀着推翻元廷的心,咱成了,你败了。事到如今,咱们喝上一杯,过去的事情就算了,你看怎么样?”

  张士诚点了点头,“陛下,我服了!要是我赢了,我断然不会放过你的。所以说,我输也是活该啊!”

  张士诚点头道:“过去的事情可不能这么算了,还得让草民给陛下磕一个!”

  说着,张士诚撩起袍子,结结实实跪在了地上!

  朱元璋大笑,请他进宫赴宴,两个人竟然真的喝得大醉,开心畅聊,就如同老朋友一般。

  这一顿酒下来,再也没人敢随便攻击张士诚了。

  毕竟陛下都愿意揭过去了,你们还敢揪着不放?

  而在张士诚刚进应天没多久,有十几艘装满了食盐的船只,从长江口到了应天。

  送来食盐的人,正是方国珍!

  “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不管怎么样,都要帮帮场子!”

  方国珍的到来,堪称神助攻,因为前面张士诚只是提出方案,户部那边还在硬撑着,盐运使衙门也不愿意松口,甚至常平仓也没决定采买。

  这回好了,方国珍把食盐送来了。

  张士诚大喜过望,虽说他跟老方都不敌朱元璋,但好歹也是扯旗造反级别的强者。他们联起手来,还斗不过区区盐商?简直笑话一样!

  张士诚迫不及待请旨,先开设五家商行,专门出售食盐。

  朱元璋立即批准,又让拱卫司专门拿出几处商铺,交给张士诚。

  不出意外,食盐开始卖了……只有七文钱一斤的便宜盐,来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臣,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大明第一臣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