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最快更新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

  张庶宁的到来,让朱棣大喜过望。朋友相聚,朱棣一改过去每顿两个菜的习惯,给张庶宁准备了二十多道菜,光是酒水就摆了十八样。

  张庶宁也不得不感叹一句,确实朱棣不穷,不然也摆不出这个阵势啊!

  胡俨也更是好奇,这个发展工商,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变得富裕了,还是更穷了?

  北平和中原,到底哪里不一样?

  胡俨作陪,三个人凑在一起聊天,张庶宁频频举杯……猴子想要进化成人,需要两百万年,可人想要变成猴子,往往只要一顿酒而已。

  不出意外,朱棣这家伙果然原形毕露。

  几杯酒下肚,就什么都往外说了,拦都拦不住。

  首先一点,朱棣穷不穷?

  他很穷,光是燕王府的外债,就有八百万贯,还不算兴建师范学堂的开销……但是朱棣也不穷,他有着非常恐怖的现金流。

  光是今年一季粮食丰收,他就掌握了三百万石以上的粮食。

  扣除成本,这些粮食,也能带来一百万贯的利润,再扣除商人的那部分,他也有五十万贯。

  除此之外,辽东开荒,还有一项更大的收入,那就是质量上乘的红松木。

  这可是好东西,充当建材,价钱比红木低,但是质量极好,产量又大……开荒的队伍所到之处,必是伐木队所过之处。

  所谓伐木累,那不是笑话,不光累,还要命!

  光是过去三年,死掉的伐木人员,就超过一万人,这还是有统计的,那些私自砍伐的,还不算在其中。

  仅仅是木材一项,又能给北平带来超过五十万贯的收入。

  而且在开荒的过程中,还发现了金矿,辽东可是产金的地方。

  现在每年能给北平提供三千两黄金!

  如果加大力度,淘金收入还能快速翻倍。

  另外每年从辽东运到中原的人参,就有两万石!

  这还不算其他药材!

  粗略算算,朱棣从辽东等地,就能拿到二百万贯收入。

  对了,还有羊毛纺织,每年呢绒销售,也有八十万贯分红,后续的利润更大。上都开平城,早就变成了一个羊毛之城。

  这还不算完,南方的丝绸,茶叶,瓷器,种种商品送过来,朱棣都能抽到关税。

  全都加起来,朱棣一年能捞到三百多万贯收入。

  差不多相当于每年挣三十万,负债一百万。

  是数量不少,但也不是不可接受。

  而且朱棣也不是甚么都说,毕竟还有胡俨在这里……他从高丽捞到的好处,跟李善长和蓝玉的分红,他就没说。

  反正这么讲,朱棣不但不穷,他还很肥,肥得厉害!

  “我跟你们讲,这发展工商啊,好处显而易见……我问你们,一个普通的妇人,一年能织多少丝绸?”

  胡俨想了想,就说道:“殿下,家母为了供我读书,经常用空闲时间织布,她一年差不多能织四匹布。换二十贯钱,算是我家中,仅次于粮食的收入了,”

  朱棣哈哈大笑,“那你知道苏州的一个织工,一年能织多少吗?”

  胡俨愣了一下,随后道:“怕是有几十匹吧?”

  朱棣点头,“如果原料足够,一年下来,能有三十匹左右,不能更高了。”

  张庶宁好奇道:“那上都的呢绒呢?能有多少?”

  朱棣得意洋洋,伸出了一根指头,还得意洋洋晃了晃!

  一百匹!

  怎么会这么多?

  张庶宁和胡俨都不敢相信。

  朱棣却是哈哈大笑,“这就是你们不明所以了……首先,在开平城作坊,用的都是最好的织机,一次能纺六十四根线的那种,都被淘汰了!还有,你想要那么多呢绒,就要有足够的羊毛……你们现在去瞧瞧,漠南,辽东,到处都是羊群!父皇册封的蒙古朵颜诸部,十万帐篷,现在都给我放牧!还有,长城一线,那么多戍边将士,他们也有自己的牧场,农场。我现在是机器先进,羊毛充足,又有朝廷订单,你们说,我不赚钱,还有谁赚钱?”

  ……

  朱棣跟竹筒倒豆子似的,把老底都给说了出来。

  张庶宁听得目瞪口呆,胡俨是大开眼界。

  和朱棣吃完这顿饭,他就四处调查,了解情况,为此还跑了辽西,去了辽阳,铁岭,又去了开平。

  这一大圈跑下来,胡俨算是有了点心得体会。

  他开始着手撰写,交给张希孟的报告。

  发展工商,带来最大的改变,不是财富一下子增加多少,也不是一下子就富国裕民了,最最根本的变化,是效率的提升!

  得益于张希孟的讲学,这帮年轻人的看待各种问题的方式,都大大改观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臣,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大明第一臣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