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说这话的时候,霸气十足,毕竟所谓淮西勋贵,既不是刘秀的南阳二十八宿,也不是李唐的关陇门阀。

  这二者本身都有雄厚的实力,刘秀和李唐,是借助人家的力量,才得到天下的。

  可朱元璋不一样,在归附老朱之前,淮西诸将,不过是乡间农夫罢了,要不是老朱,他们什么都不是。

  正因为如此,朱元璋才可以肆无忌惮。

  当然了,在这一堆人里面,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张希孟!

  “你爹确实天下奇才,咱们走到今天,他帮着咱规划了道路,夯实了基础,军心民心,有一大半,是他帮着咱争取过来的。更为难得,你爹不像一般从龙功臣,收买人心,拉帮结派。他聪明机敏,又淡泊名利。能遇到你爹,是咱的运气。”

  老朱笑呵呵拍了拍张承天的头,“你小子可要好好学令尊的本事啊!”

  张承天只能勉强苦笑,“陛下,臣是想学,就怕臣的脑力不够,让我爹笑话。”

  老朱笑道:“怕什么?笑就笑呗!你当他私下里不笑咱啊?没准这时候,他笑咱识人不明呢!”

  张承天连忙摇头,“父亲不会的,他没有这个胆子的。”

  老朱只是大笑,“你啊,还是太小了,你爹的胆子,比谁都大!”

  正在这俩人讨论张希孟胆量的时候,朱标回来了。

  老朱怔了一下,忍不住道:“朝政纷繁复杂,你跑来干什么?须知道,国事要紧!”

  朱标先是跟朱元璋见礼,随即道:“确实国事紧要,不过父皇这么多年,辛辛苦苦,铲除辜恩负义的文臣武将,是替孩儿拿下荆条上的棘刺。为的是让孩儿更好执掌江山社稷。多年下来,父皇已经是伤痕累累,孩儿居然不知!还请父皇恕罪!”

  听朱标的话,老朱竟然心里热乎乎的,这孩子终于懂事了,知道体谅父皇!说的话,全都打在了他的心坎上。

  不过老朱很快意识到,这不是朱标自己想出来的。

  “是太师教你的?”

  朱标忙点头,“确实,除了太师,也没人这么了解父皇,体谅父皇了。”

  老朱愣了好一会儿,竟用力颔首,感慨万千。

  “自古君臣相得,人们常拿唐太宗和魏征为例。但是咱想来,论起君臣之谊,只怕要数咱和太师了。”

  老朱突然站起,一手拉住了朱标的胳膊,一手拉住了张承天。

  小胖子被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挣脱,哪知道朱元璋的手跟钳子似的,牢牢扣住张承天。

  随后他把两个手放在一起,“老大,你记着,日后能保你安坐龙椅的,必是这个小家伙,你对他要另眼相看,把他当成朋友,兄弟,就,就像咱和张先生一样!”

  朱标没有什么说的,连忙点头,“父皇的话,孩儿铭刻肺腑,不敢忘怀。”

  可张承天却不这么想,他眼珠乱转,不时盯着老朱。

  心说我可是跟着你当拱卫司指挥使的,你把我推给朱标,这算什么?明明能跟着大老板,为什么要跟着老板儿子啊?

  没有道理!

  老朱越看张承天的反应,就越是想笑。

  他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老大,你四弟朱棣,胆大包天,无所不为。但他最在乎张庶宁,你知道为什么吗?”

  朱标一怔,忙道:“父皇,张庶宁张师弟虽然年纪小,但他品格高古,一心推行教化,同情贫苦,四弟在他身上,怕是看到了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吧!”

  “对!”老朱笑道:“庶宁那孩子,确实能做老四的一面镜子,让人不至于忘乎所以!老大,你记着,承天这小子也是你的一面镜子。你做不了,不能做的事,他会帮你的。相信父皇的眼光,我朱家江山,想要顺利传承,就离不开他!”

  朱元璋这话,已经把张承天抬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

  “承天小子,好好辅佐太子!”

  朱标伸出手,笑道:“张师弟,还望你不吝赐教啊!”

  张承天面对朱标的手,他瞪大眼睛,绷着脸道:“我可先说好了,现在我还是陛下的臣子,不会帮你什么的。其次,就算我想帮你也帮不了,所以暂时别来找我!”

  朱标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父皇,孩儿有点相信您的话了,张师弟这样子,真和师父有点相似!”

  张承天一惊,我爹?他也这样?

  老朱心情大好,“走吧,咱们三个一起吃顿饭……吃完这顿饭,承天小子,你还要去帮着咱打听消息,可不许偷懒。”

  老朱又对朱标道:“你也要好好整顿官场,改革官制,想来没有人敢掣肘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臣,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大明第一臣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