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修炼了这么多年,也能明白了,其实过去的一个月,他和张希孟讨论好几次,也已经参悟清楚了。

  货币这个东西,就像是一种粘合剂。

  利用货币,把劳动力,商品,市场,各种要素,捏合在一起,实现利润增加,而且还是快速增加。

  在农业时代,经济增长是非常缓慢的,以至于给人一种天下财富是恒定的错觉。

  但是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就不是这个玩法了。

  工业时代,除了有机器大生产,再有就是金融,货币信贷。

  靠着货币的力量,串联起生产要素,迅速完成商业项目,获取充足的利润,并且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之中,实现资本的不断增值。

  就是靠着这种方式,才能打破小农经济的桎梏,快速实现财富增加……但问题也源于这套体系。

  “主公,这里面的风险也显而易见……比如拥有资本的人,他是存了什么心思。是单纯想要发财,还是要利国利民。再有,参与其中的官吏,又是什么心思!”

  这话让陶知府就是浑身一震,不由得汗流浃背。

  其实他也听明白了,论起来他还真是有功之臣,做的事情没问题。

  但是一旦诛心,这就麻烦了,十颗脑袋都不够砍!

  张希孟又道:“主公,这里面还有一层,就算是大家都是好心,但是路途上出了差错,或者有什么意外,也未必能赚钱!毕竟这一次的情况,算是极端理想,一切顺畅,也算是赶上了朝廷保驾护航,如果遇到了别的状况,赔钱了,那又该怎么办?”

  朱元璋翻了翻眼皮,咱哪知道怎么办?

  总不能赔钱了,让咱兜底儿吧?

  老朱忍不住头疼,走工商路子,就是麻烦。

  还不如老老实实种田来得干脆!

  张希孟忍不住想笑,凡事就是这样,你想要工商业发展的好处,就要承担后果……货币信用能办成以前不敢想的事情,也会产生新的麻烦。

  比如坐拥巨款的商贾,他们势力膨胀,号令天下,就连官吏都要争相巴结,这里面就不免会产生种种弊端。

  而且谁能保证,人家就一定是为国谋财,万一是为己谋利,又该怎么办?

  所以站在此时此刻,去思索这件事,很值得玩味。

  老朱也渐渐明白了张希孟的用意,这绝不是张太师闲着没事干,非要拿出一笔钱,试探王通,试探西安的官场。

  他其实是拿五十万贯,试出了大明朝的成色……时至今日,大明朝确实有力量做成许多前所未有的壮举。

  但是稍微不慎,官吏和商贾勾结,一心谋利,坑害百姓……种种想到的,想不到的,都会冒出来。

  真要是任由野蛮生长,也绝对不是张希孟和朱元璋想要看到的。

  “先生,咱似乎觉得,你还不能退位啊!”朱元璋忍不住道:“以当下朝中的法度,只怕是千疮百孔,漏洞太多。先生你还有很重的担子!”

  张希孟满脸苦涩,朱重八啊,你不能把人当驴用啊!

  其实他借着这事,也无非是想告诉所有人,要警惕金钱,防范被财富左右,尤其是当朝官吏,手上握着巨大的权柄,绝对不能跟商贾勾结,一旦被抓到了把柄,必定要严惩不贷。

  这也算是张太师在告别朝堂,最后的殷切期盼。

  他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

  至于老朱提到的,继续制定法度,张希孟最多能提供点建议,这种事情,还是要以朝堂为主。

  “主公,您不能因为臣好用,就往死里用啊!无论如何,还是放臣一条活路吧!”

  朱元璋无奈长叹,“先生不愿意听咱的,也没有办法,但是这一次的事情,咱还是希望你写成文章,发给朝廷各部,地方三司,州府县衙,包括军中,一个不落,都要好好看看这件事!”

  一篇文章,张希孟没法推辞了。

  现在就剩下陶知府和王通两个。

  朱元璋沉着脸,看着陶知府,“你脑筋灵活,办事很好,是个功臣……但是你勾结商贾,图谋利益,还结成亲戚,就算你现在没有贪腐行为,难保日后不会!咱没有冤枉你吧?”

  陶知府吓得脸色惨白,根本不敢辩驳。

  “吾皇圣睿!”

  朱元璋沉声道:“这样吧,西安知府不要当了……你现在就去河中都护府,担任布政使吧!”

  河中布政使!

  这是升官了!

  但是那边又在大战,离开舒舒服服的西安,也算是贬谪……

  一时间陶知府竟然不知道如何是好。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第一臣,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大明第一臣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