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可怜堂堂大国君,不问苍生问鬼神

  (0849)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

  北直隶,京师,紫禁城。

  自从将辽东的军队撤回来以后,崇祯天天盼望着湖广和陕西两方面的官军,在他的严旨切责下会有所振作,不日就会有捷奏到京。以前,朝廷的军队,是没有集中足够的主力,没有给流寇足够的压力,才使得流寇有逃窜的可能。

  现在,朝廷的全部军队,都已经压在了陕西流寇的身上,所有的钱粮,都集中在中原战区。新加入战场的辽东军,战斗力的确不赖。在和曹***、南霸天之类的刚刚接触,一个冲锋,就打垮了对方。但是一直到了八月中旬,只知道各处都在“进剿”,正式的捷报仍然渺茫。

  因为没有正式的战报,锦衣卫和东厂通传的,都是小道消息。崇祯对这些消息,是又爱又恨。听不到吧,感觉内心里不安。要是听到了,又要怀疑这些小道消息的真伪。他天天怀着希望和恐惧,心情焦灼,夜不成寐。

  中秋节过后两天,他在平台召对阁臣,刘宇亮、陈新甲、傅宗龙等大臣都全部在场。谈到用兵遣将,事事失望,不禁深深地叹口气,怀着一腔愤懑说:“朕不意以今日中国之大,竟没有如关云长、岳武穆一流将才!”

  没等到阁臣回话,他又接着说:“朕早已看出来熊文灿没有作为,剿抚无方,敷衍时日,致使张献忠盘踞谷城,势如养虎。但以封疆事重,朕不肯轻易易人。谷城之变,朕还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没想到因循至今,三月有余,军事尚无转机,深负朕望!”

  阁臣们见崇祯怒形于色,一个个十分惶恐,不敢抬头。其实,在场的大臣,基本上都觉得,熊文灿是很冤枉的。本来,熊文灿在福建做的好好的,成功的将郑芝龙舰队招安了。这对于当时的大明帝国来说,的确是一个好消息。

  郑芝龙当时就暗示,他完全是看在熊文灿的一片诚意上,才最终接受招抚的。要是福建巡抚换人,他未必还听朝廷的话。结果,崇祯皇帝顾忌熊文灿和郑芝龙有什么勾结,愣是不顾众人的反对,就是要将他调到了中原前线。

  结果,熊文灿到了中原前线,受到各方的掣肘,非但陕西流寇没有搞定,反而导致郑芝龙舰队也和朝廷生分了,再也不接受朝廷的调动了。现在,崇祯皇帝又要追究熊文灿的责任,要将熊文灿待罪下狱。崇祯皇帝的用人方略,真可谓是鸡飞蛋打,什么都没有留下,难怪最近想要投靠虎贲军的人越来越多。眼看着,朝廷是不太行了,只要崇祯皇帝还是这样子用人,就不可能有起色的。

  首辅刘宇亮赶快跪下说:“熊文灿剿抚乖方,致有谷城之变,贻误封疆,辜负圣上倚畀之深。臣当时无知人之明,贸然***,实亦罪不容诛。但目前鄂西与商州两处大军云集,正在进剿,日内想可有捷报到来。恳陛下宽心等待,不必过于忧虑。”

  崇祯沉默片刻,皱眉说道:“好吧,且等着两处捷报。”

  对于刘宇亮的回奏,崇祯是非常不满的。回到乾清宫,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他已经决定惩办熊文灿,展示自己的铁腕手段。但是差谁去襄阳主持“剿贼”军事呢?遍想满朝大臣,竟没有一个适当的人。

  他自我感觉,从才干说,杨嗣昌要比熊文灿高出许多倍,但中枢也不能缺少他这样的人。在部队南下湖广之前,杨嗣昌已经被调到了户部,先挂户部尚书衔,准备接替老是死人脸一样的侯恂。一旦接替了实职,加上崇祯的辅助,就可以进入内阁了。

  崇祯左思右想,竟然没有主意。他忽然发现,自己的身边,竟然已经没有多少可用的人才。杨鹤倒霉了,陈奇瑜倒霉了,卢象升倒霉了,熊文灿也即将倒霉。再看看其他人,愣是没有一个进入他老人家法眼的。他怎么都不明白,自己不要的那些垃圾,虎贲军为什么都愿意接收过去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刺明,刺明最新章节,刺明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