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店乃是河边青楼,念题的便是一位娇滴滴的盛妆女子,此刻正有一位中年文人在猜,看边上其他人,多数像是看热闹的。

  “你呀……”

  宋游揉了揉猫儿的头,抱着她走过去。

  此处灯火尤为通明,站在门口的盛妆女子被灯光一映,真是面若桃花,巧笑嫣然。

  只见她捧着灯笼,小声念着: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官人,这是第二道了。”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中年文人小声念叨着,无需细品,道了一声妙,便笑着说:

  “可是纸鸢?”

  “正是!”

  话音一落,四周围观群众中,便有人露出笑意,应是自己在心中也猜对了。有人则恍然大悟,然后细细品味,也露出笑意。

  大晏虽有类似义庄、学田的诸多助学政策,官办义塾和私人族墅也不少,识字率为历朝最高,但毕竟限于时代,在场的长京百姓中仍有大量没有读过书或读过的书不多的人,不解其中意。但也不要紧,旁边还站着一名仆从,便是给大家讲解灯谜意思和其中奥妙的。

  如此既能吸引人来,也能更好的烘托文人风采,文人开心了,便来得更多了。

  因此这名仆从不仅要讲解,还要适时的夸赞猜灯谜的文人,好让大家知晓他的风采,也让客人开心。

  这些老百姓听懂之后,往往也露出笑意,暗自将之记下,好到别处去分享。

  “官人文思敏捷,雁瑶佩服。”女子笑吟吟说道,“再答对一道,这流苏彩灯便赠予官人了。”

  “请。”

  中年文人十分有风度。

  “官人听好。”盛妆女子微微一笑,又捧起一个灯笼,照着念,“层层石头不见山,短短路程走不完,隆隆雷声不见雨,飘飘大雪不觉寒。”

  “层层石头不见山……”

  中年文人依旧小声念着,却逐渐皱起了眉。

  四周围观的人也跟着思索起来,有人想了出来,也有人想不出来。

  见猜谜的文人为难,女子又是一笑,很大度的提醒道:

  “是老百姓常用到的东西。”

  “……”

  中年文人还是眉头紧皱,想不出来。

  “官人可知晓?”

  “在下不知……”

  “必是官人出身高贵,少有做过这等活计,因此才不知晓。”

  “请娘子赐教。”

  中年文人知晓她在维护自己,连忙行了一礼。

  “小店准备的灯谜不多,便将此题留给下一位吧。”女子嫣然一笑,“官人若想知晓谜题,只消于此处暂歇片刻即可。”

  “多谢……”

  中年文人遗憾摇头,只好退到一旁。

  女子则看向众人:“不知可有哪位官人知晓此题谜底、又想上来猜一猜的,只消答对三题,雁瑶便赠灯笼一个,或是店中美酒一壶。”

  一时外头众人面面相觑。

  宋游差不多看出来了——

  上去猜灯谜,猜对三个,便能送一灯笼,如果猜不对,似乎也没有别的惩罚。

  这青楼是很聪明的。

  青楼向来不缺钱,服务对象正好以文人士人为主。猜灯谜的活动面向文人士人可谓精准,寻常老百姓猜不出来,猜得出来的人又要脸,无论如何他们店也不可能因此亏了。说不定今夜生意还会很好。

  “喵?”

  “……”

  宋游便抱着猫走了出去。

  盛妆女子见是一名道人,也没有任何怠慢,并且在见到道人抱着一只猫后,眉眼更是柔和了几分,屈身与他行礼。

  “先生,有礼了。”

  “逸州山人,宋游,有礼了。”

  “先生也是来猜灯谜么?”

  “想要试试。”

  “便以刚才那道为题。”女子说道,“不知先生可有答案?”

  “可是石磨?”

  “正是!”

  女子笑着说道。

  “石磨!”

  旁边那名中年文人愣了一下,只稍作思索,眼睛便一亮,喃喃着重复一遍,这才对道人拱手道:“如此简单,在下竟猜不到,真是惭愧……”

  “不敢不敢。”宋游也连忙回礼,“只是足下少有接触石磨罢了。”

  “此诗甚妙,不知娘子可否将写有此诗的灯笼售予在下?”

  “官人若肯在店中喝两壶酒,听一支曲,或是赏一支舞,小女子将之赠予官人又何妨?”女子说道。

  “好!”

  文人立马叫上朋友,进了店。

  宋游则向女子行礼:

  “在下佩服……”

  “先生谬赞了。”盛妆女子立马一笑,似乎得到一名道人的夸耀比得到常常做店中主顾的文人士子的夸耀更令人欣喜一分,随即才说,“先生可有做好答第二道题的准备?”

  “请足下开金口。”

  “……”

  女子展颜一笑,侧身在众多灯笼里挑了一下,挑了个简单的,捧着小声念道:“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本无意成仙,我本无意成仙最新章节,我本无意成仙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