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0134【道中讲学】(1/2)

小说:北宋穿越指南 作者:王梓钧 更新时间:2023-12-12 05:13:02
  清晨,河边,薛道光已经打坐一整晚。

  旁边还有燃尽的蒿草,这是用来熏蚊子的。若非朱铭让白胜熏烟,薛道长已在内视之时被蚊子抬走。

  “道长,启程了!”朱铭喊道。

  薛道光缓缓睁眼,起身说:“走吧。”

  朱铭问道:“可曾想明白了?”

  “已然明了,小友就是在乱我视听,”薛道光瞥了他一眼,“我不想跟小友辩论道法,但可以跟小友走上一走。什么时候能真个放下,形之一事才算修炼有成。小友,你昨日一番话,毁了我二十年道行!”

  “哈哈哈!”

  朱铭大笑:“哪有那般恐怖?道长只是多了些想法,你那练气又不是白练的。”

  此时的薛道光,还在尝试注解紫阳真人的《悟真篇》,他自己的道经甚至都没开始总结编撰。

  道心并不怎么坚定,现在被朱铭掺进去一些大仁大义。

  “朱大哥,饼子搞来了,足足八十个!”白胜提着口袋过来。

  这个村落很小,但老百姓日子过得还行。

  只因这里是汉中行船的最后一站,更往前必须走路。不管是官递铺,还是茶递铺,官差士兵都不会对本村百姓下手。

  万一逼得太狠,农民全逃光了,在此补给都困难,他们今后喝西北风去?

  白胜此时拿来的八十个饼子,是他用随身携带的小麦,今早花钱请村中百姓烙好的。

  其他士子和官差,也在请村民烙饼,接下来还不知要走多久。

  朱铭牵着聚宝盆,马儿驮着衣服和食物,白胜、石彪背着干香菇,在半上午启程朝着北方进发。

  同行者,足有两百多人。

  除了官差、士子、兵丁、民夫之外,还有一部分小商人和普通旅客。有些人,已在此逗留两三日,他们不敢独自赶路,害怕在山中遇见土匪。

  步行走了半天,众人停下歇息。

  朱铭指着褒水,问同行的官差:“这些河道,看起来挺宽阔的,为何不能再行船?”

  那官差是从洋州而来,要送公文去东京,回答道:“水下有暗礁,水流又急得很,稍不注意就船毁人亡。而且有些地方,纤夫都没法走,让他们拉船是别想了。”

  褒斜道的水运,一直属于镜中花。

  汉代还想通过褒水搞漕运,征发民夫五万多人,开凿数百里栈道,漕运计划却最终作废,原因就四个字:水湍石大。

  朱铭转身回望官方茶队,一个个民夫全都背着茶叶,装茶麻袋垒起来,远远高过头顶。茶叶都捆在木架子上,短暂歇息时,他们屈膝半蹲,架脚可以撑着地面省力。

  除了茶叶,一些民夫还背着粮食,就连押茶的乡兵都背着少许粮食。

  朱铭其实很想问,为啥不用山地马或独轮车来运茶。

  没过多久,朱铭就明白了。

  走过很长一段栈道,忽然就要爬陡坡,独轮车不容易推上去。

  山地马应该可以,但养马需要钱粮,累死一匹马是巨大损失。民夫却无所谓,只给些口粮,不用给工钱,累死了也不用赔偿。ωWW.

  对于茶马司而言,马比人命更值钱!

  有免费人力,为啥要用马驮?

  “累死了,歇歇吧!”

  爬上一段山坡,有赶考士子直接躺下,也不管地面脏不脏。

  送公文的官差、商贩、士子、旅客,都决定停下歇一歇。

  唯独那些运茶的乡兵和民夫,在押茶官差的催促下,继续不要命的赶路。稍有动作慢的,就会挨一顿骂,懒着不走必然遭受鞭打。

  朱铭坐在山坡上,看着一个又一个民夫,从自己面前努力走过。他们的表情再次麻木,仿佛没有思想的机器。除了眼前的山路,他们眼里也看不到别的。

  “民生多艰啊!”令孤许不由叹息。

  闵子顺说:“此吏治败坏所致,茶马司的官吏层层克扣,把担子都压在民夫身上。他们完全可以蓄养川马运货的,却连那点钱也不肯出。”

  洋州属于川陕各路里边,被茶役骚扰最重的地方。上至官员士绅,下至商贾百姓,皆对此深恶痛绝。利润都归于茶马司,不分给地方半毛钱,却还要扰乱地方秩序。

  可又有什么办法?

  茶马司背后站着蔡京,又跟西北边军搅得很深,每年能够捞到无数钱财。茶马司的一个小官,就敢对地方知州呼来喝去。

  弃船步行的第一天,运茶队伍就走得没影儿了。

  又走半日,朱铭望着河面,那已经不是暗礁了,零零散散的礁石肉眼可见,体型稍大的船根本别想通过。

  朱铭沿途观察山川地形,此刻问李含章:“三郎,诸葛武侯当年兵出斜谷,是怎么从这里用流马运粮的?”

  “可能只是以讹传讹,《三国志》不一定准确。”李含章说。

  朱铭猜测道:“有没有可能,流马是一种水陆皆可通行的舟车。栈道或道路平稳时,推着车利用轮子前进。翻山越岭时,卸下车轮,改车为舟,由纤夫拉着前进,只需在部分路段,修筑拉纤栈道即可。这里大船不能通行,小舟却很容易。”

  李含章想了想:“也有这个可能。”

  傍晚,便在山中休息。

  陈渊盘腿坐在朱铭身边,其余应考士子也围过来。

  陈渊问道:“大郎昨日所言知行合一,此亦善也。可如果此人所思所想,皆为恶念,知行合一岂非害人害己?”

  “所以要先致良知。”朱铭说。

  陈渊摇头:“孟子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如此说来,良知可不虑而知,是先天所有,而非后天求得。这番话,与格物致知有冲突。格物所致的知,并非孟子所言良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宋穿越指南,北宋穿越指南最新章节,北宋穿越指南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