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0257【昏君送钱来了】(1/2)

小说:北宋穿越指南 作者:王梓钧 更新时间:2023-12-12 05:13:02
  回大明村住了半个月,估摸着时间,朱国祥匆匆赶往造纸坊。

  由于采用快速杀青法,浸泡池造得不大,但数量有好几个,方便随时放水和灌水。

  朱铭给的《天工开物》造竹纸法,说要浸泡一百多天。

  所以朱国祥须得做试验,其他设施还没建好,就优先挖池子、造筒车挖好池子就把竹料扔进去。

  几口浸泡池,朱国祥分别要泡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然后看时间长短对竹纸的影响。

  一捆一捆竹麻被捞起来,在浸泡之前,已经削去竹皮,并捆扎起来丢入池中。

  “捶破!”

  有了事做的朱院长,又变得正经起来,一言一行都显得从容不迫。

  脱青之后的竹麻,被置入石臼中冲捣。

  这个过程,有水力和人力两种。水力槌暂时还没建起来,用人力代替便是。

  一个健壮汉子,利用杠杆原理,将长长的木槌踩起,放开之后木槌又落下,反复冲捣着那些竹麻。

  随后是清洗,加石灰蒸煮。

  在这个过程中,朱国祥觉察出问题。

  并非是说不能这样造,而是有节省时间、提高效果的法子。

  可以先浸泡一段时间,随便加入些石灰。再捣拦竹麻,分层铺洒石灰复泡,则竹麻与石灰反应更充分且快速。

  于是,朱院长再度调整工艺,重新泡竹之后用新方法。

  在基础化学知识的指导下,朱国祥摸索出夹江纸的杀青工艺。把明代竹纸100多天的浸泡时间,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捣烂前浸泡14天,二是捣烂后再浸泡7天,并且都要加石灰,杀青时间就此缩短为21天。

  这种竹纸,在乾隆年间被定为科举和宫廷用纸。

  当然,后续工艺还要相应调整但不调整也是可以用的。

  其实还有更省时间的做法,比如富阳竹纸,把浸泡时长缩短到20天以内,甚至可以达到只用10天。但后续工艺更加复杂繁琐,总的来说,只比夹江纸省时一点点。

  洗料、煮料、泼料、沤料、发酵、捣料、淘洗、漂白、打浆……一系列工序完成,时间已经进入深秋。

  “没有竹筋!”文鸾欣喜道。

  捞纸工正在辛勤工作,几个学徒在旁边看着。

  还有刷纸工,只从闵家借来两个。将一张张竹纸钳起来,10张一吊刷在墙壁上,接下来还要晾晒四五天。

  虽然还不能使用,但看着刚刷出来的纸,文鸾就知道“质量上乘”。

  北宋的竹纸,各种夹杂竹筋,用手一抠,就能抠出一截。既粗糙难用,又不美观优雅。

  而眼前新刷的竹纸,一根竹筋都看不到。

  次日,文务光和苏氏闻讯而来盯着正在晾晒的竹纸看了好半天。

  文务光激动道:“此竹纸可堪大用,今后老朽买纸,便在元璋这里买。以竹纸画竹,更有一番韵味也!”

  数日之后,文务光手痒难耐,亲自裁出第一张纸,然后免费拿了一摞回家。

  朱国祥用竹纸反复折叠,继而用手指去戳,再轻轻将其撕碎,最后用毛笔尝试书写。

  眉头紧皱,冥思苦想,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文小妹好奇道:“先生怎不高兴?”

  朱国祥说:“跟皮纸相比,还是太脆了。或许是用料问题,该用春末夏初的嫩竹造纸,因过了季节,我用夏末秋初的老竹代替。”

  “已堪用了,不必吹毛求疵。”文小妹安慰道。

  朱国祥自己弄了几大张,裁成小方格收好,他打算收起来擦屁股。

  又过些时日,第二批竹纸出炉,这是浸泡一个月的竹麻所造。反复比较之后,发现质量略有提升,但并未有什么大的改变。

  朱国祥因此确定,浸泡时间不必太长,根本不需要严格按照《天工开物》,因为他已经改进了工艺。

  整个初冬,朱国祥都在反复尝试,一点一点规范改进,顺便训练村民的造纸技术。

  手脚笨拙的,负责砍竹子、削竹子、捶竹子。

  手脚灵活且聪明的,则参与更有技术性的工序。

  入冬之前,张广道走私回来,将第一批陕西移民带到。总共六十多人,躲进山中亦匪亦民,他们冬天的日子会很艰难,所以才愿意跟着张广道走。

  这些陕西人,都被朱国祥安置在金潭村,让他们在更上游建屋落户。

  文小妹拎着食盒来探望:“先生冬天也住这里吗?若是下雪,必然冷得很。”

  朱国祥说:“下雪就回大明村。”

  造纸坊搞得如火如荼,朱国祥却还没给自己修建住宅,几个月来一直住在简易竹屋当中。

  他确实更喜欢享受了,但真正做起事来,依旧吃得了苦。

  文小妹把食盒打开,拿出几样菜肴。

  又从侍女手中接过一件衣服:“这是我给先生缝制的袍子,且穿着试试合身不。”

  朱国祥直接把长袍穿在外面,左右摸了摸:“软和得很,里面是什么?”

  “鸡鸭鹅毛,存了许久呢。”文小妹道。

  朱国祥点头说:“非常合身。”

  “那便好。”文小妹笑容灿烂。

  朱国祥终究还是没有抄诗词撩妹,这种骚想法停留在脑海中即可,真正付诸实践太掉价了。

  也只有自己那傻儿子,才会抄诗词装逼。

  朱国祥相信,即便不抄诗词,他也是魅力十足。君不见文小妹对他越来越亲热,甚至都亲手为他缝制长袍了。

  今年冬天,气候倒是很正常,第一场小雪如期而至。

  文小妹把他送到岸边,依依不舍道:“先生保重!”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宋穿越指南,北宋穿越指南最新章节,北宋穿越指南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