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0251【蜀地望族】(1/2)

小说:北宋穿越指南 作者:王梓钧 更新时间:2023-06-03 09:20:49
  二人边走边说,不知不觉已过了当初的废茶山。

  更下游的村民要穷困得多,他们是去年才搬来的。主要种豆子和苜蓿,采茶季可以赚点工钱,偶尔也会进山伐木,木材阴干了由村里统一收购。

  他们也学会了种蘑菇,但目前还在养菌丝,今年干旱没啥收成可言。

  赵逢吉打量着那些茅屋,说道“蜀中有三大望族,分别是王氏、范氏、宇文氏。”

  朱国祥有些惊讶“没有眉山苏氏吗?”

  赵逢吉解释道“眉山苏氏不算望族。”

  朱国祥问道“蜀中王氏是什么来头?”

  “已故宰相王文恭公的家族。”赵逢吉回答。

  王文恭就是王珪,李清照的外公,秦桧的岳外祖父,宰相郑居中的岳父。

  朱国祥疑惑道“王文恭公是蜀中人士?”

  赵逢吉说道“当然是蜀人,幼年迁居别处的。王氏在五代就已发迹,大宋开国之后,更是连中十榜进士,且多为一、二甲出身。成都府城之南,十余万亩良田皆属王氏所有。百余年来,联姻数十家,姻亲也皆为各路大族。”

  朱国祥已经不知该怎么评价了。

  那可是成都平原的十多万亩良田,而且还联姻全国数十家大族。抛开那些大族姻亲不说王家在成都本地,恐怕也联姻了无数家族,关系网根深蒂固极为可怕。

  今后若是占领四川,这个王氏不好处理啊。

  受自己的傻儿子影响,朱国祥也总在考虑造反之事。

  赵逢吉还有一个重要信息没讲,别看王家几个浪荡子跳得凶,真正有能力才学的其实隐藏在幕后。对太子赵桓押下重注,便是王家在暗中推动,利用姻亲关系结成巨大同盟。

  这三十年来,仅王家与郑家,就已经结成了五对夫妻。

  郑居中这个奸党出身的宰相,全靠王家的支持,近两年才迅速成为士林领袖。秦桧后来祸乱南宋,也离不了王家的政治关系网。

  蔡京那么牛逼,其疯狂夺权的时候,曾经追夺王珪的谥号,前两年又迫于压力恢复。

  朱国祥又问“范氏呢?”

  赵逢吉说“蜀中范氏,源于两汉。”

  好嘛,王氏发迹于五代这范氏竟能追溯到汉朝。

  赵逢吉继续说道“两晋之时,范长生为蜀中天师道首领,辅佐流民帅李雄建立了成汉。大宋开国以来,范氏中进士者二十余人,恩荫为官者数十人。范氏祖宅也在成都府城以南,有数万亩良田。那里的良田,非王即范。王范两家,世代姻亲。”

  这个消息不准确,四川范氏有三支,其中两支是从外地迁来的。

  当然,三支范氏叙了族谱,居然叙出同一个祖宗,那就干脆对外宣称是一家人。

  范氏子弟做官,不像王氏那么显赫,身居高位者较少,反而出了一大堆翰林学士,而且量产地方官和官学老师。

  这是因为,范氏大量涌现进士时,正好遭遇新旧党争,整个家族都卷进去,三天两头被贬官外放。(状元范镇乃司马光死党、苏轼的举荐者。有这层关系,苏轼还敢乱写诗,不被新党逐出朝堂才怪。)

  赵逢吉又说“宇文氏乃鲜卑后裔,唐末迁居蜀地,祖宅在成都府城西南,亦有近十万亩良田。”

  王氏和范氏,都在成都华阳一带,宇文氏则在成都双流附近。

  赵逢吉忽的来一句“宇文粹中,是蔡京的甥婿。”

  朱国祥立即听明白了,王氏和范氏在做老六,表面拉帮结派支持郑居中,实则悄悄押注于太子赵恒。而那宇文氏,干脆就投靠到蔡京阵营。

  但这是个错误消息,宇文粹中虽然投靠蔡京,宇文虚中却跟郑居中走得很近。一对亲兄弟,分属蔡党和郑党,无论是谁胜出,宇文氏都能保住富贵。

  朱国祥又问了一些蜀地家族,发现多少都跟这三大望族有关系。

  比如眉山苏氏——

  苏轼第三子苏过,人称“小东坡”,虽然迁居颍昌(许昌),却也娶了范氏之女。而苏轼的孙子苏符,则娶了王氏之女。

  这些家族,早就通过联姻融为一体。

  朱国祥心中猜测,自己如果回到东京,恐怕王家也会来提亲。

  因为时局变幻太快,嘉王赵楷居然提举皇城司,太子赵桓的地位岌岌可危。王家甚至都开始援引李邦彦了,朱国祥这个天子宠臣,肯定更受王家的重视,而朱铭又年少成名还未有正妻。

  如果儿子娶了王氏女,今后带着义军杀到成都,蜀中王氏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似乎很有趣的样子。

  恐怕会立即举族归附,然后见风使舵,暗中联络朝廷。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宋穿越指南,北宋穿越指南最新章节,北宋穿越指南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