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瀚,费如兰小说 1013【沙俄军户】(1/2)

小说:赵瀚,费如兰小说 作者:王梓钧 更新时间:2023-11-07 14:54:50
  阿斯特拉罕,被称为莫斯科的“东方之窗”。

  莫斯科的货物,通过伏尔加河及其支流,可以快速运达此地。然后,渡过里海就是波斯。同样的,来自的波斯货物,也能通过这条商路,非常便利的运去莫斯科。

  阿列克塞就在这座城市当兵,他父亲、祖父、曾祖父,一直都在这里当兵。

  他的曾祖父,甚至参与了修建此地要塞。

  一百多年前,尹凡四世创建射击军,绕开传统贵族,招募自由民编练火枪手。他的曾祖父便是其中一员,当时在伏尔加河流域所向披靡,无论哪个敌人见到射击军都闻风丧胆。Μ.

  如今,阿列克塞依旧是射击军,而且必须是,子子孙孙都得是。

  由于驻扎在边境,阿列克塞至少有火枪,内地的射击军很多连火枪都没有。

  莫斯科有两万多射击军,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在充当警察和消防员的角色。特别是消防员,只能领到口粮,武器就是几只水桶,平时都没有工资可拿。十多年前,全国的射击军还得交税,不管干啥都要交人头税。

  阿列克谢一世亲政后,射击军总算不用贴钱干活了,但也……仅此而已。

  要塞里有三百常备边防军,那才是沙皇的亲儿子。有军饷,吃得好,不用干活,只管打仗。

  而像阿列克塞这样的射击军,说白了就类似大明军户。遇到仁慈的指挥官,他们还能领口粮,遇到刻薄的指挥官,他们得自己打工赚钱养家。并且还要充当要塞里的免费杂役,累活苦活都归他们干,报酬顶多就是一顿饭而已。

  要塞被造反者包围,阿列克塞非常高兴。

  因为只要敌人持续围城,他们就不怕饿肚子,总督为了稳定军心,肯定是要给射击军管饭的。

  总督名叫雅科夫·贝左布拉左夫,是来自莫斯科的大贵族。这个职位是买来的,毕竟是东方之窗嘛,在阿斯特拉罕做总督是肥差,可以从过往商旅那里捞到不少油水。

  也不怕打仗什么的,此地虽是俄罗斯边境,但波斯已经几十年没有北上,而其他势力又不可能攻破要塞。

  三支起义军,已经走了两支。

  剩下的蒙古人也得干活,不可能一直大军围城,只有两千多骑还留在伏尔加河东岸。

  总督雅科夫彻底松懈下来,重新开始花天酒地的日子。

  阿列克塞就变得难过了,他多希望要塞一直被敌军包围,每天都可以勉强吃饱饭。

  敌人咋就不继续围城呢?

  这天,阿列克塞被叫去干活,他服务的对象是个常备军军官。这些常备军跟他曾祖父一样,也是沙皇征召的自由民,现在却可以把他当奴隶驱使。

  军官家的房顶,被拉辛的小炮砸了个洞,桌椅板凳也被砸坏了。

  几个射击军,被叫去无偿修理房屋,还要打扫狼藉的屋子。阿列克塞由于干活比较慢,被军官抽了几鞭子,从早干到晚连饭都没吃一口。

  饥肠辘辘回到家里,妻子和儿女都指望着他。

  他本来拥有四子三女,因饥饿和疾病夭折三个。以前可以去要塞对岸的巴扎(大集市)打工,夫妻两人的工资,也是勉强能养家的。但巴扎被起义军洗劫了,许多富人商贾被杀,底层百姓跟着拉辛一起造反北上。

  这种情况下,阿列克塞找不到工作,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

  又过了几天,全家饿得不行,连桌子就被磨成粉末,同仅剩的一点面粉做成面包。阿列克塞到处找人借钱借粮,但他的朋友都是射击军,苦哈哈的家里谁有余粮啊?

  再次回家,妻子正在哭泣,却是他的小儿子死了,也不知是病死还是饿死的。

  夜里,一个射击军朋友来串门,阿列克塞全家正蜷在床上扛饿。

  “叶戈尔,你怎么来了?”阿列克塞问道。

  叶戈尔说:“两百多射击军,全部都家里断粮了。我们已经商量好,明天集体去找总督借粮,否则我们全都得饿死,总督老爷也不愿看到这种事情发生吧。你去吗?”

  阿列克塞说:“我当然要去,我家里也没粮食了。”

  翌日,两百多射击军,把总督府给团团围住。

  总督雅科夫的第一反应,是把常备军调来镇压。在得知射击军只是来借粮,雅科夫又笑起来:“借给他们一些粮食,可别把牲口给饿死了。”

  “老爷真是仁慈。”管家由衷赞美道。

  既然是借粮,今后当然得归还,而且还要算利息。

  阿列克塞欠了总督许多粮食,连本带利该还多少,他早就记不清楚了。他父亲也是这样欠前任总督的钱粮,前任总督非常仁慈,离开的时候没有计较,只是把他的妹妹带走抵账。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赵瀚,费如兰小说,赵瀚,费如兰小说最新章节,赵瀚,费如兰小说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