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瀚,费如兰小说 403【历法与文字】(1/2)

小说:赵瀚,费如兰小说 作者:王梓钧 更新时间:2023-06-24 01:16:09
  今年河南的气候不错,竟然很早就下起了春雨。

  这是连续六年全省大旱之后,河南第一次正常下春雨。

  悲惨的河南,今年终于可以恢复正常,除了被赵瀚占据的汝宁府,河南其他地方全部没有旱灾。

  很扯淡,老天似乎跟赵瀚对着干。

  他在河南也就占了两个府而已,但移民最多的那个府,今年即将全府大旱。反倒是满清在河南的地盘,今年将变得风调雨顺。

  此外,连续干旱十多年的陕西,今年同样是风调雨顺,山西也只有局部地区干旱。

  “崇祯大旱”,开始全面向南方转移。

  不过满清也讨不得好,数十万辽东军民,集体迁往北直隶。而今年的北直隶,却是干旱重灾区。

  说得更具体一些,今年的几处旱情重灾区,分别位于多尔衮和赵瀚的核心统治区域。

  来呀,互相伤害呀!

  ……

  胡定贵在掠夺沈阳人口时,黄幺拿下成都平原时,正面战场也开始行动了。

  鄂北、苏北、皖北、南阳府、汝宁府的农民被调动起来,赵瀚去年秋天收上来的粮食,早已源源不断运输到北边。

  南北大战,一触即发。

  就在这种关键时刻,南京百姓的关注点,竟然不是即将开始的北伐。

  没人觉得大同军会战败,似乎横扫中原才是正常情况。他们的目光,投向了正式刊发的《大同历书》、《十二气历》、《大同正音》和《大同字典》。

  《大同历书》是《崇祯历书》改编的,只删改了一些明显错误,比如地心说。

  侯氏父子在山东被监视,左良玉依旧是摇摆不定。

  就在去年冬,侯方域接到母亲的死讯,摆脱满清简直返回河南奔丧。接着又从老家进入安徽,辗转几个月,终于来到南京。

  刚刚进城,就见差役挑着担子,沿街向店铺出售《十二气历》。

  并非强买强卖,你不买也可以,但今后征收门店税的日期,是按照新历时间进行收取。

  “历书怎卖的?”侯方域问道。

  那差役笑答:“彩色带画一块钱,无色无画的只要一角钱。”

  侯方域一路南来,已经知道南方币制。

  几年前,主要用于商贾贸易的大同银元,如今已成为很常见的流通货币。一块银元,等于一两银子,俗称“一块钱”。

  而且还增加了大同铜元,有五角、两角、一角之分。

  传统的方孔铜钱还在使用,大约800文到1200文,可以兑换一块钱,也即兑换十角钱。

  但是,只有大同铜钱,可以用于缴纳赋税。

  其余什么嘉靖通宝、崇祯通宝,官府和银行一律不认。虽然能拿去银行兑换,但那些属于“废币”,基本只能兑来铜料成本价。

  “我先看看。”侯方域说。

  彩色带画的版本,属于挂历,画着简单的花鸟山水。无色无画,则为台历。

  侯方域带来的银子不多,买了一副台历。

  他发现新旧历是上下对应的,而且汉字数字旁边,还标注有天竺数字(阿拉伯数字)。

  民始元年,黄帝历4339年。

  新历一月一日(立春),对应旧历正月初九(立春)。

  继续翻阅,发现农历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为新历的1号或16号。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

  但是,由于太阳运动的不均匀性,5月有32天,11月只有29天,夏至为5月17日。

  侯方域笑道:“这历法倒是好记。”

  侯方域拿着新买的台历,先是找故友打听情况,得知方以智颇受赵瀚新任,于是又去请方以智代为传信。ωWW.

  赵瀚即将亲征,还真没什么时间,侯方域被安排在后天上午。

  开国皇帝御驾亲征,不是吃饱了撑的。

  由于通讯技术落后,军情不能迅速来回传递。而且战场可能涉及四个省,赵瀚必须把司令部移到前线,因为除了他之外,谁也不能独立压制各路大将。

  还有一整天时间,侯方域在南京城内闲逛。

  他辗转北直、山东、河南三省,再次来到南方,南北落差实在太大,他喜欢南京这种人间烟火气。

  而且,似乎每次南下,都会出现许多新鲜玩意儿。

  来到售卖文化用品的街道,侯方域路过一家钟表店,突然听到“当当当”的声音。

  他好奇走进去,立即有店伙计笑脸相迎:“这位公子,本店有最新式的自鸣钟,还有整个南京独家专卖的怀表……”

  侯方域奇怪道:“我记得这家店面,以前是卖金石字画的,怎改成卖钟表了?”

  店掌柜笑着接话:“前明的南京勋贵,收藏许多金石字画,被集中存放在翰林院那边。数量太多,翰林院的学士也顾不过来。这家店以前的东家,就买通管理库房的残疾军人和扫地太监,每天带一两件出来。胆子也是真大,孤品字画都敢往外拿,不被发现才怪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赵瀚,费如兰小说,赵瀚,费如兰小说最新章节,赵瀚,费如兰小说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