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李自成制定发展路线的顾君恩,这个时空没有跟李自成相遇,如今正在赵瀚的地盘里做小官。

  李自成派来的使者叫傅庚,在安徽边界被扣押,隔离半月才予以放行。

  傅庚在高邮追上赵瀚的御驾,以李自成使者的身份,立即获得大同皇帝召见。

  傅庚欲摘口罩下跪,赵瀚出声制止:“不必摘下口罩。”

  “拜见大同皇帝陛下!”傅庚匍匐跪地。

  赵瀚说道:“坐吧。”

  傅庚坐下之后,没有传达李自成之意,而是问道:“陛下,吾有一弟,名叫傅山。数年前随袁师南下,期间曾修书一封回家。后来南北阻断,音讯全无,不知陛下可曾听闻吾弟姓名。”

  赵瀚顿时笑起来:“原来是傅青主的兄长,令弟在南京好得很。”

  大同皇帝居然知道自己的弟弟,那么弟弟肯定在南方混得很好,傅庚放心的同时又有些兴奋。

  傅山精通经史子集,擅长书法绘画,还对剑术和佛道有研究。但他受到赵瀚重用,却是因其“妇科圣手”的身份,如今已是金陵医学院的副院长兼妇科掌科。

  赵瀚的后妃们若身体不适,也都点名邀请傅山进宫问诊。

  傅庚欣慰道:“活着便好,活着便好。”

  赵瀚问道:“贵主令你来作甚?”

  傅庚说道:“我主愿与陛下约为兄弟,大顺与大同也是兄弟之国。”

  赵瀚不禁莞尔:“那我该称贵主为兄?”

  “陛下为兄,我主为弟,”傅庚说道,“听闻陛下乃赵宋后裔,而我主却是西夏李氏后裔。如今局势,亦如当年。陛下收复河南、山东之后,国土便似大宋那般。我主则据西夏故地,而那伪清便是当时的辽国。”

  此时此刻,满清迁回辽东的消息,才刚刚传到山东,赵瀚和傅庚都不知道。

  约为兄弟之国,只是李自成开出的价码,他的底线是向赵瀚称臣,但保留自己的国号和地盘,就像西夏向赵宋称臣一般。

  至于什么西夏后裔,纯属往自己脸上贴金,李自成两次称帝都尊西夏李继迁为太祖。

  这属于常规操作,小人物发迹之后,总要给自己找个厉害祖宗。

  就连南京的文武大臣们,都提出该编订皇室族谱,始祖可定为赵文子(赵氏孤儿),因为赵宋皇室也是这个路数。

  赵瀚对这种事情没啥兴趣,跟李自成相约为兄弟也没啥兴趣。

  他让李香君拿来纸笔,害怕李自成看不懂,专门用俗文写信:

  “自成兄台鉴:兄早前为驿卒,弟只是一家奴。大明无道,百姓难得其活,你我兄弟遂揭竿起兵。兄之为人,百折不挠,弟甚佩服。若无兄牵制大明官兵,弟也不可能轻取南方。此恩此义,弟必报之。若兄举山陕而归附,兄可为定北公。兄之部将,如李过、刘宗敏类,必有爵位以待。若兄不愿归附,你我各自休养生息,三五年内再来逐鹿中原。弟赵瀚,百拜敬上!”

  这封信被装起来,信奉还盖了火漆。

  赵瀚对傅庚说道:“把信拿回去,交给贵主便是。都是明白人,没必要搞那些虚的。莫说约为兄弟,他便是尊我做祖宗,该打仗的时候还是要打仗。”

  “遵命!”傅庚拱手接过。

  赵瀚问道:“李自成在山西如何为政?”

  傅庚回答:“我离开太原时,正在准备开科取士。无非轻徭薄赋、鼓励农桑,今年山西风调雨顺,正好招募流民进行垦殖。”

  “能顾及民生便好。”赵瀚点头赞许。

  至于军事方面,赵瀚懒得多问。

  李自成占领山陕太顺利了,许多归附的将领,依旧如同小军阀,这得花上许多时间进行清理。

  至少今年之内,李自成不会再有动作。

  傅庚也写了一封信,请求转交给弟弟傅山。他家还算过得去,虽被满清强迫交粮,但家人和田产都没什么损失。

  赵瀚继续南下,傅庚带着信件回山西。

  行至扬州,江苏左右布政使,带着各级官员来觐见。

  赵瀚没有下船,只打算停靠一夜,明日便坐船前往南京。

  刘安丰、陈文魁等江苏官员,被领到船舱之中,排成两列拱手作揖:“拜见陛下,恭贺陛下凯旋而归!”

  “都坐吧。”赵瀚微笑道。

  “谢陛下!”

  众官小心翼翼落座。

  赵瀚随口问道:“江苏的夏粮收成如何?”

  左布政使刘安丰回答:“今春只有如皋、海门、通州(南通)三县有旱情,其余府县皆风调雨顺。只是河南大水,难免波及淮河沿岸,幸好……”

  幸好黄陵冈决堤,洪水淹没山东的西南部,江苏就此躲过一劫——这话不便说出来,毕竟曹县周边淹得太惨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赵瀚,费如兰小说,赵瀚,费如兰小说最新章节,赵瀚,费如兰小说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