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瀚,费如兰小说 715【庞太师论政】(1/2)

小说:赵瀚,费如兰小说 作者:王梓钧 更新时间:2023-06-24 01:16:09
  南京,码头。

  天子仪仗开道,庞春来坐着御辇出城。

  黑衣卫指挥使徐颖,亲自骑马护送。天子亲卫和黑衣卫,各三十人随驾,又有诸多南京禁军,专门帮着庞春来运送家产。

  庞春来的家产不多,但在离京之前,皇帝赏赐了四十多车。

  至码头时,庞春来被搀扶着走出御,朝在此恭送的大臣拱手:“诸位且留步,老朽多谢好意,咱们有缘再会吧。拿酒来!“

  天子亲卫捧着美酒,又拿来许多酒碗。

  各自斟酒之后,庞春来举碗道:“为陛下贺,为大同江山贺,为天下万民贺,为诸位的锦绣前程贺。

  老朽干!“

  “恭送太师!”

  众人捧碗喊道,纷纷一饮而尽。

  庞春来本来就被封为公爵,这次离开朝堂,又加封太师兼太子太师,并赏赐辽东老家二百亩田产。另外,朝廷还额外拨款,为其在老家修建国公府。

  就连负责照料庞春来起居中年寡妇,因为名义上是夫妻,也被封个一品诰命。他的养子,被正式封为辽国公世子,继续留在皇城学校陪太子读书,且不会因为考得太差而淘汰。

  此外,调派一百辽东大同军,常驻国公府保护其安全,直到庞春来去世才取消。

  几十车天子赏赐的财物,被陆陆续续搬上船,庞春来由徐颖搀扶着离开。

  “真帝师也,不枉此生啊!”

  远远观望的吴伟业,忍不住发出感叹,眼睛里全是羡慕之色。

  谁都知道,当今天子刻薄寡恩,可庞春来的谢幕却如此隆重。皇帝生怕老师过得不好,自己掏腰包送钱,那几十车财宝并没有走国库。

  “是啊,不枉此生。“

  冒辟疆的语气满是失落,他早已经后悔死了。大同军夺取江南时,他终于大明没有投靠。大明覆灭之后,他恃才放旷,不屑做小吏而未出仕。跟他同样矜持的好友,陆陆续续做了小吏,升迁最快的已经是知府,他却一直摆着架子不动。

  就连脑子不好的金圣叹,如今都已做一县主簿了!

  等到冒辟疆耐不住了,情愿从小吏做起,朝廷又调整了公考资格,他连放下架子当小吏都不行。

  如今,冒辟疆才名满天下,可他自诩失意之人,整天写些穷酸文章发牢骚。

  船队渐渐驶离南京码头,船舱内,徐颖亲手给老师沏茶。

  庞春来感慨说:“皇帝让你护送我回辽东,还卸了你的职务,你心里莫要不抱怨。“

  徐颖笑道:“先生何出此言?弟子能护送恩师回乡,高兴还来不及。“

  庞春来摇头说:“我无儿无女,子然一身,没有什么牵挂,最担心的就是你。你执掌黑衣卫,放在大明,就是锦衣卫头子,这职务有几个好下场。皇帝让你送我回乡,借机去你的职位,也是为了让我走得安心啊。“

  “原来还有这层意思。”徐颖是真没想到。

  庞春来继续说:“方胜昌的病情,我派人打听过了。据说,他背上生了恶痛,已有数年之久。前前后后,换了二十多个大夫,京城内外的名医都问诊过了。期间,有位外科名医,操刀把他的恶痛割掉。

  可康复一年之后,又生出好几个痈来,而今已经病入内脏,肯定是活不了几天的。“

  用现代医学术语来说,就是背上长了肿瘤,而且已经变成恶性肿瘤。肿瘤被切除之后,又再次复发,

  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内脏。

  徐颖说道:“此人着实可惜了,当初陛下在庐陵起兵,他兄弟二人在龙泉起兵,称得上是明末的一方豪杰。更难得不贪恋权势,将打下来的地盘,悉数献给陛下,还放弃兵权做了文官。而今好不容易入阁为相,却又生此恶疾,实在是一大憾事。“

  庞春来说道:“方胜昌若是死了,作为补偿,他的兄弟方胜弘,肯定要调回中枢做官,至少也是一个左侍郎。一旦出现官缺,方胜弘就会做尚书。“

  “这是应有之事,”徐颖点头道,“方胜弘资历深厚,若非避嫌,兄弟二人不能同在十部,他恐怕早就入朝做官了。其兄长一死,他回京是板上钉钉之事,陛下不这么做就显得太过刻薄。“

  庞春来又说:“方胜昌死后,内阁空了一个,估计要擢升一个非江西籍的入阁。不是张秉文,就是吴应箕。我猜应该是张秉文,他的出身比较干净。吴应箕虽然才干超卓,但其在复社和东林党中影响力太大。陛下一直警惕复社和东林党,吴应箕必受连累。“

  庞春来吹着茶水,继续说道:“如此就空出一个尚书,朱之瑜(朱舜水)和王调鼎会补上。应该是朱之喻补尚书位,他跟江西众臣关系不错,跟江南士子关系也融洽,用他可以调和各方。而王调鼎此人,今后必为首辅!陛下若是…王调鼎恐怕还要做托孤重臣!“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赵瀚,费如兰小说,赵瀚,费如兰小说最新章节,赵瀚,费如兰小说 趣读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