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六百八十六章 政治(3/3)

小说: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作者:墨观澜 更新时间:2024-01-29 11:59:17
  

  不等铁游夏和盛崖余说话,杨清源便步入了程青松的书房之中。

  铁、盛二人却没有跟着进入,朝廷之上的大事他们没权利去管,也不想管。

  杨清源一入书房,就看见了程青松桌案之上的书法——“忠義”。

  程青松坐在椅子上,穿一身蓝衫便装,目光炯炯地看着杨清源。

  杨清源,站在书房中,身姿挺拔如松,平视着程青松。他起兵杀朱瞻坤问心无愧!为于师复仇,为天地正法!他没有错!

  他错在没能救下心存死志的于延益。

  程青松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心中所思复杂,杨清源自从金榜题名之后便入翰林院。

  当年从翰林之中挖掘出李寻欢的时候,程青松便看中了杨清源,可惜当时的杨清源志不在此,还是选择在翰林院中修书。等到杨清源完成《周玄道藏》之后,他又自请去了大理寺。

  他和杨清源最初的合作就是从漕运案开始的。

  杨清源将一大批的贪官污吏,参与走私的武勋交到了都察院的手中。

  程青松为首的都察院,也是雷厉风行,肃清了京城漕运。

  此事之后,杨清源和先太宗文皇帝还将部分漕运的收益作为都察院的办案津贴,让都察院这些穷得叮当响的清流御史,日子一下子就好过了起来。

  真正让程青松从骨子欣赏杨清源的,是周明生一案。

  当时连他和于延益也没有坚持查下去,唯独杨清源拼着和储君翻脸,也要彻查周明生一案。

  这也是他和朱瞻坤交恶的原因。

  时间一晃而过,历经北境、晋阳两次大战,扶大厦之将倾的杨清源,已经成了大周军方柱石。

  程青松看着杨清源,半晌之后才缓缓开口。

  “清源,你此刻兵权在握,是要当曹魏武,还是晋太祖?”

  晋太祖当街弑君,杨清源杀入大明宫中弑君。

  无论缘由,二者的性质其实差不多。

  “程老大人,下官并无这个打算!”

  “你攻破大明宫、弑杀君上,天下人都看在眼中的呢?!”

  杨清源将当时说给长孙辅机的话,再次说给了程青松听,“程老大人,亚圣有云,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原本静坐的程青松突然起身,抽出了一旁的宝剑,架在了杨清源的喉间,怒斥道,

  “杨清源,你以为我不敢杀你?你糊弄得了天下人吗?吴王为帝?吴王殿下是你一手教授的弟子。届时,朝政尽在你杨帝师手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就算你不篡位,但待到百年之后,你的子嗣难道不会篡周自立。到时候又是一个司马宣王,你这是要把我和天下人都当成是傻子吗?!”

  在起兵之前,杨清源并没有和程青松说会亲手诛杀朱瞻坤,当时只是言称:“为于延益讨个公道。”

  于延益之冤,天地共鉴。

  程青松更是带头反对的人,两次晕死在含元殿前,在于延益被冤杀之后,他已经递交了辞呈两次。

  所以对于杨清源的“替于师讨公道”,程青松是完全赞成的。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杨清源竟然会选择弑君。

  此刻的怒火,程青松更是有“怒其不争”的原因。

  杨清源的起点之高,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二十六岁的正三品大理寺卿,军功在身,更有武乡侯爵位。

  不出意外,日后,必将是出将入相,宰执天下,青史留名!

  可现在呢?!弑君谋逆,百年之后,不被记入佞臣传,都是史官手下留情了。

  杨清源摇了摇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程老大人,下官可在此立誓,待到神都事了,我便退出朝堂,逍遥江湖。绝不插手朝中军政之事。”

  “……”

  程青松原本只是想逼杨清源发誓,绝不做篡位的乱臣贼子,没成想杨清源如此决绝。

  “若是老大人不放心,以为杨某会留于神都之中,暗中操纵局势,那杨某便自此不在神都久居。”

  “哎!”程青松长叹一声,“老夫换身官服,便前往含元殿。”

  ……

  (本章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最新章节,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