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七百八十五章(3/3)

小说: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作者:墨观澜 更新时间:2024-01-29 11:59:17
  

  当然,在没有找到特效药物之前,这些也能起到杀菌的作用。

  “四、洒扫火燎,环境净化。”

  这在大周流传的医典之中皆有记载,上古周王朝的书册《周书秘奥造册经》中均强调了要保持居室清洁卫生的习惯,同时指出屋宇干净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前秦时期,凡入城秦国,其车乘和马具都要经过火燎烟熏以消毒防疫。

  两汉时期是瘟疫记录最多的时期,《博物志》中特别讲到有一次长安大疫,宫中皆疫病,先汉武帝焚烧弱水西国所贡香丸一枚“以辟疫气”,“长安中百里咸闻香气,芳积九月余日,香由不歇”。

  五、“消毒灭瘟,高温蒸之。”

  天行时疫传染,凡患疫之家,将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这算是目前最原始的消毒办法。

  杨清源这个文科生,不像别的穿越者,会提纯酒精,这玩意他可没学过,只能用高温消毒的办法。

  六、“以巾蒙面、恐气触人”

  戾气自口鼻进入人体,佩戴口罩能阻挡细菌、病毒、灰尘和有害气体侵害与传染,而且简便易行。大周宫廷中的人就会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用丝巾遮盖口鼻。

  “七、高温沸水,煮后饮之”

  也就是万能医学秘典之多喝热水。

  ……

  “本侯所言,尔等可曾记下!”

  “我等谨遵侯爷钧令!”

  杨清源随即转向了唐慎微和李濒湖。

  “这位是,太医院丞李濒湖,这位蜀中国手唐慎微,他们二人回相助我等,共克时艰,还望诸位同僚捐弃前嫌,同心勠力。”

  “是!”

  ……

  在杨清源说完之后,薛文再次提出了一个问题——“流言”。

  瘟疫的危害确实是大,但更大的危害却是瘟疫带来的混乱与恐慌。

  “如今金陵之中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如之奈何?!”

  薛文有些发愁,这流言根本没法消灭。

  杨清源表示,当然没法消灭了,只要有人心,便会有流言。

  “流言”便是在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时代都避免不了,更何况是封建迷信极重的古代?

  这旬日之间,一座大城,二十万人受到了瘟疫的侵袭,这要是传扬出去会造成多大的恐慌,会造成多么可怕的后果?

  无知的人会以为是上苍震怒,甚至将这一切怪罪到皇帝的身上,认为这是天子失德,导致天降惩罚。

  又或者认为是妖魔作祟,人力不可为敌,匆匆而逃,使得整个江南动荡,甚至波及江北,导致数百万黎民百姓离家避祸,造成地方混乱。

  种种危害,有伤国本,似乎严守秘密是限制谣言唯一的方法。

  “治洪之道,堵不如疏,事事皆如此。凡人有好奇心,假若今日我们千万般隐瞒,事情一旦传开,必将成倍地吸引他人注意,若是那时候消息走漏,世人俱是惊惧不已,会觉得大事不妙,情况危急,从而惊恐,慌张,流言四起。反之将一切坦白说明,却是最好的压制流言的妙招。”

  “当然,这坦白是针对金陵城内的百姓坦白,要求他们配合防疫。至于对外界,暂时保密,严禁此事外泄!”

  ……

  在杨清源的指挥下,金陵城的防疫之战正是拉开帷幕。

  -------------------

  神都,中极殿。

  王华和天子都在这里。

  天子虽然很少插手具体政务,但这不代表他不用学。

  杨清源虽然分天子之权,但毕竟不是真正的君主立宪,所以天子依旧是要有知政之能。

  便在这时,突然两人得到杨清源传来的八百里加急。

  麟德天子朱瞻垕此时还是很高兴的,他已经许久没有接到恩师的来信了,虽然不明白为何用八百里加急,但他相信这世上没有什么是恩师无法解决的。

  当年的死局都被杨清源破了,还有什么人能让杨清源犯难吗?!

  就在他让人取来信件,拆开一看后,朱瞻垕登时浑身一颤。

  “金陵疫病盛行,二十万人受难!”

  这次,杨清源的对手不是人,而是天!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最新章节,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