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汉高祖 第718章 求学之道(2/3)

小说:家父汉高祖 作者:历史系之狼 更新时间:2023-03-08 19:00:02
  

  刘安有些不解,坐在了仲父的身边,好奇的询问道:“仲父,何以闷闷不乐啊?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恒摇摇头,“无碍,无碍,只能希望你阿父长寿...否则,唉,改制的准备如何了?”

  “还好,按着阿父说的,已经列出了三套,我拿去跟张相商谈了一番,那个设立内阁被张相给否决了,说容易造成豪族把持庙堂,九品更是被他下令烧毁,说不许任何人看到,只有三省那一个,张相是可以推行...但是他觉得我们设立的太过简陋,让我们继续细化,他担心转变太大,使得庙堂大乱,认为先从三公开始改制,再逐步改九卿..”

  总算是有了点好消息,这让刘恒有些欣慰。

  刘长麾下这些骄兵悍将,包括那些舍人心腹,实在是不好相处,连自己都相处的如此困难,真不知刘安要如何对付他们,他们这些人只认刘长,甚至将刘长个人的利益放在整个大汉和社稷之前,这就有点太可怕了,他上任三公,对大汉而言未必是坏事,但是对刘长个人是有些小威胁的,当然,刘恒没有谋反的心思,可这些人已经无法容忍他们不能忍受有人的名声比皇帝还好,抢走皇帝的功劳....而可怕的是,最有这种想法的人还不曾返回庙堂。

  若是那人回到了庙堂,情况岂不是要更加恶劣?

  刘恒急忙调整了思路,看来自己还是要略微改变一下对群臣的态度,不要再刺激到这些人了,不能一个劲的埋头做事了。

  就在刘恒陷入沉思的时候,刘安还在反思着他们所拿出的那些改制方向,“阿父真是个奇才,说他庸碌,他能拿出这么多的官制,各个看起来都是如此的成熟,可若是说他大才,每一种制度他都提出了个大概,却不够详细,还要我们自己来补充...也不知阿父到底是如何有这么多想法的,想要补充这些东西,还是挺有难度的,就说这三省六部,跟如今这三公九卿...融合难度极大啊。”

  “陆贾也不是个好相处的,不说服他,压根就没办法开启革新...”

  刘恒猛地起身,“陆贾这边,不能再拖了,必须要解决才是!

  刘安也振奋了起来,“仲父说的对!我们要如何解决他呢?!”

  “我已经想到了办法。”“你去劝说他吧!!”“嗯???”

  刘安瞠目结舌,往后谁再敢说仲父看着不像是阿父的亲兄弟,我非让老二将他给挂在墙上!

  “你准备要走了?”“对,明日就要出发。”

  天禄阁外,刘勃跪坐在地上,毕恭毕敬的跟老师浮丘伯行礼拜别。

  刘勃很早就有了游历各地的想法,他的年纪越来越大,很快就要就国了,一旦就国,他这辈子就只能在代国,除非是遇到什么大事,否则就没有出国的权力,因此,他想在这就国前的两年内,在大汉各地转一转,也是看看地方的情况,增加自己的阅历刘长是很支持儿子的这种想法,认为诸侯王不能不知道地方的情况,哪怕不是自己的领地的情况,也该去熟悉。

  刘勃原先就准备要离开了,只是因为太上皇的事情而耽误了一段时日,到如今,庙堂内外都没有什么大事,他终于可以安心离开了。而他最先来拜别的,却是自家老师。

  如今浮丘伯算是正式退休,什么事都不管,整日修书著作,偶尔去厚德殿客串一下译者,帮着陛下翻译之类的,日子过的相当清闲,但是浮丘伯在这般闲暇时日里,也是做出了不少事的,他先后完成了两部著作,其中一部唤作《贤者曰》,主要是探讨当今与过去的社会问题,对那些饱受争议的尚方,报纸,食货等问题做出了解释,对陛下诸多看起来荒唐的行为进行了合理的注释。

  按着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开始了全职水军的差事,开始全力为长老爷洗白。

  浮丘伯想要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来为刘长的政策正名背书,而他做的还是小有成绩的,他本身在儒家之中的影响力极大,太学生们在他离开之后又非常的怀念他,他的著作刚刚发行,就使得长安士子们哄抢,最后连长安的纸张的价格都上去了,时人称为长安纸贵...而他这本书,从圣人的角度来诠释当今的政策,直接将刘长变成了一个前所未有,德过尧舜的神圣人物。

  当然,黄老学派的众人还是不喜欢他的著作,认为他吹嘘太过,完全就是为了获得爵位而奉承皇帝,著作本身没有什么意义。

  听到黄老学派的评价,浮丘伯拿出了自己的第二部著作,这本书叫《明君》。

  若是说第一部书还是在探讨社会,从政策方面洗白刘长,那第二部书就是完完全全的吹捧刘长了,其中记录和杜撰了大量刘长的言行,通过刘长和身边人的对话来点名一些为人做事的道理....儒家内部都惊呆了,你隔这写论语呢??甚至都不藏一下??

  这本书卖的就更火热了,哄抢的不只是士子了,连官员们都开始下场,弄得地方上的官吏都是人手一本。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汉高祖,家父汉高祖最新章节,家父汉高祖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