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真心的希望(1/2)

小说:重生之乘风而起 作者:二子从周 更新时间:2024-04-30 17:05:28
  的确也是这样的道理,比如周朝,对于商朝来说它就曾经是一个边僻小部落;同样的,秦,对于周朝来说,最早也是扔一个马夫到西边少数民族地区去自生自灭而已。

  然后曾经强大的没落了下去,曾经没落的强大了起来,曾经弱势的文化发展成了强势的文化,周朝最终用礼制结束了商朝的巫法;秦国用法治和军功爵制度,最终灭掉了六国。

  两人就这样一边欣赏着堆放在这里的文物,一边随意地讨论着双方感兴趣的话题。

  比如给陶器刷泥衣的做法,周至就认为这手法到后来给瓷器继承了。

  瓷器出现之前,古人还发明了一种上釉的方法,就是在陶器将要出窑之际,往窑中塞入新鲜的松枝,让松枝产生大量的油烟,这些油烟又会渗入到陶器表面,形成「渗碳釉」,这是古人最早一种给陶器上釉的方法。

  但是在大溪文化里,不少的陶器在制作完成后,会被修整胎体,然后再刷上一层更加细腻的泥浆,让烧成的器物的表面变得更加的光滑。

  只要将这种黄土泥浆换成一种名为「釉果」的瓷石调成瓷石泥浆,再把炉温提上去,瓷器就出现了。

  到现在许多乡镇小窑口,都还保留着这样的制瓷方法。

  只从手法来看,已经和大溪文化的「装饰陶」没有什么区别。

  「至于你提到的为何离屈家岭更近的三元宫,比大溪本地保留了更加独立的文化类型,受到中下游的文化影响更小的问题,我倒是有了另外的一些思考。」盛兆明说道。

  「哦?教授你已经发现了原因?」

  「应该说是思路吧。当然也是受到这次酉酬库区大发现的启示。」盛兆明带着周至来到墙上的地图前:「肘子你来看,遗址的年代,沿着乌江和酉水,我们是不是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对呀!文化通道!」周至恍然:「还有长江,沿江传播到瞿塘峡以东地区!」

  「嗯!」盛兆明见到周至一点就透,很是赞赏:「大溪文化离不开渔猎,要渔猎就得有不小的河流,那么三元宫类型相对独立的原因,是不是它刚好避开了这三条文化传播交流的路径?」

  「好像也有道理呢!他们离开了主流河道,找到了一处世外桃源,」周至一指地图上一个叫做黑鱼湖的湖泊:「古时候这里肯定是个非常大的大湖,他们跑进云梦泽里封闭式发展,跟外界失去交流了!」

  当然这些讨论,除了大溪文明是沿着三条河流对外交流传播比较靠谱以外,关于三元宫类型的独立性,目前也只能归属于「猜想」。

  考古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也是一门科学,任何实证不足的推论,都只能命名为「猜想」,大溪文化之所以能够独立成为文化,那也是因为有两千多件考古文物打底的。

  而且这些文物之间相互联系紧密,无论加工方法,文化符号,器物类型,房屋格式,仓储大小,生活堆积层大小,内容构成等等,都是密切地关联和制约关系。

  数千件文物和数十个考古遗址的文化都是如此,何况那种几百万件文物,无数巨大遗址打底的文明呢?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乘风而起,重生之乘风而起最新章节,重生之乘风而起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