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的餐桌 第一一九章明见万里的李治(2/3)

小说:唐人的餐桌 作者:孑与2 更新时间:2023-12-22 00:58:04
  

  眼看着秘书丞已经开始提笔拟旨了,李敬玄出班启奏道:“启奏陛下,偃师县的变故乃是陛下为观天下而设立的一个小局面,现如今,各种败局已经呈现,正是需要靠近仔细观察之时。

  云初麾下大多是骄兵悍将,一旦进入这小小的偃师县,就如同巨人挥动巨帚,纷扬之下固然能将偃师县所有妖氛清扫一空,给陛下一个干干净净的偃师县。

  然,细微里的各种变化陛下则无从知晓,臣以为,此时的偃师县需要的不是云侯这样的巨帚,而应该是像微臣这样的小刷子。

  耐下性子,一点点的清扫,一点点的观察,从细微处观察以杜绝后患,再一点点的建立,让所有的进程全部在朝廷的管制之下,杜绝恶果产生的土地,保留善果萌发的水源。

  臣以为,如此,才能尽最大的可能完成陛下的期望,继而打下陛下万世一统的根基。”

  李治听了李敬玄的话,附身向前,瞅着一本正经的李敬玄道:“你知道了些什么事情?”

  李敬玄恭顺的道:“臣是陛下的臣子,陛下要做的就是臣必须努力完成的目标所在。

  至于知晓什么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臣与陛下同气连枝,同呼吸,共命运,陛下心中有隐忧,臣心中同样有隐忧,陛下心中的隐忧,同样是臣心中的隐忧,就算有所差池,也将是殊路同归。”

  李治招李敬玄去后殿谈话,他刚刚坐定,将手放在巨熊的圆脑袋上,就急不可耐的问道:“这几日你忙着在郑州与虎牢关之间奔忙,是云初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导致你今日越俎代庖的想要去偃师县替云初恢复乱局?”

  李敬玄拱手道:“陛下应当相信微臣,一个四品上西台侍郎除过陛下,不会依附于任何人,臣做的所有事情,若不能于国有利,最差也不过是在与国有利的同时,也对自己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好处。”

  李治若有所思的道:“你的好处在哪里?”

  李敬玄朗声道:“紧随陛下脚步,让山东归心,令河北真心真意的臣服于我大唐。”

  李治笑道:“继续说,继续说,朕觉得你说的非常的有道理。”

  李敬玄左右看一下,闭口不言。

  李治挥挥手,四周伺候的宫娥,宦官纷纷退下,只有瑞春手握腰刀侍立在李敬玄左近。

  李敬玄等宦官关闭了殿门之后,这才拱手道:“抽空长安!”

  李治闻言皱眉道:“长安乃是大唐财赋重地,只可加强,不可削弱。”

  李敬玄道:“长安运行,已经自成法度,只要不触及云初,温柔这两位核心人物,其余人等并非不可替换。“

  “哦,这话怎么说?朕知晓你的女婿如今就在长安就任八品小吏,你想给他安排一个好位置?”

  李敬玄道:“拙婿还需在长安云初麾下执役三年,方可大用。

  年关之时,拙婿来洛阳公干,曾经对微臣说,带领他熟悉公务的一介小吏,放在其它地方,足矣胜任一县之主,而且还一定是干吏。

  现如今,长安,万年两县这等充任蕞尔小吏,却能在其他处足够胜任高位的人,不下千人之多。

  拙婿说这些话的时候,臣也曾一笑了之,随即从吏部调阅了历年从长安,万年两县调任他地的官员的文书,结果,微臣发现,他们在各地的表现,与拙婿口中所说,别无二致。”

  说着话,李敬玄从袖子里摸出一本奏疏,双手呈上。

  瑞春从李敬玄手中取过奏疏,检查之后,就放在李治的桌案上。

  李治随手翻阅奏疏,仅仅看了几页之后就惊讶的道:“五成以上为上上之选?”

  李敬玄道:“陛下应该多看看那些被清吏司定为中平,甚至中下官员的履历。

  上上之选不过是会作官的人,论到能力,那些在地方上大刀阔斧,破除弊政,富国强民的官员,才是这些人中的中流砥柱。

  其中,有一个叫做刘江的七品县令,在津蓟县身先士卒在腰间绑上麻绳,率领乡民在悬崖峭壁间挥动斧凿开凿水渠,历经四年光阴,硬是将清水从山的另一边接引过来,硬是在旱塬上造出来了一万六千余亩水田。

  仅此一项,就让津蓟县百姓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场面,一下子成了周围人人羡慕的米粮川。

  陛下,臣实在是无法想象一个县令能做出这等事情来,这样的功绩,微臣认为堪比愚公移山之举。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唐人的餐桌,唐人的餐桌最新章节,唐人的餐桌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