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困难(1/2)

小说:苏厨 作者:二子从周 更新时间:2021-04-29 09:45:34
  苏厨正文卷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困难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困难</p>

  如此朝局依旧是三派兼用,不过改良派成了主掌朝政的大旗,保守派退居副相之职。</p>

  而第二梯队里边,则是改革派为主,改良派为副。</p>

  礼部、户部也是保守派的阵地,而工部、兵部被原改革派占据。</p>

  如此一来,朝局还是相当稳固,而重要的台谏,赵煦让自己好控制的两个人,来之邵与李之纯来掌握。</p>

  张商英,也终于被召回,当了右正言。</p>

  还有一个孔家的后人,孔仲武。</p>

  此外林希为中书舍人,黄履为御史中丞。</p>

  这是一个相当有力的开局,虽然不是“众正盈朝”,但是绝对效力非凡。</p>

  毕竟众正盈朝,嘴炮震天动地,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儿。</p>

  这里边压根就没有苏油和章惇什么事儿,章惇是刚被放出去不久,不好立刻召回。</p>

  而苏油,已经成了赵煦的终极王牌,留给自己压舱底的后手,藏而不发。</p>

  如果宰执们胆敢脱离了他的意志自行其是,赵煦就有应对之策,小皇帝刚亲政,这也是必须的手段。</p>

  而台谏,除了一个张商英,其余与苏油毫无交集,也有制衡之意。</p>

  对赵煦的这个安排,苏油也很满意,他本来就不是什么好权之人,更是从来自觉接受监督,所以赵煦攒的这个班子,他打九十分的高分。</p>

  制度已经进入成熟期,在其转入衰弊期之前,朝廷需要的不再是创见,而是执行力。</p>

  皇帝不跑歪,蔡京就很乖。</p>

  三月,开恩科,制科。</p>

  苏家两个考生再次中了进士,不过名次总算让天下士子松了一口气——苏适、苏逊,都没有进入前十!</p>

  两人的试卷苏油看了,倒也不是文学水平不行,而恰恰相反,文字相当可观。</p>

  掉出前十的原因,却是因为“保守”,过于强调了高滔滔那一套,而少提了神宗的一套,也就是“主张元祐,轻薄熙丰”,与如今朝廷“绍述”的基调不相符合。</p>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两人是苏辙的儿子,试卷只能这样写。要不是文字实在让阅卷官顾临舒适,只怕黜落都大有可能。</p>

  但是无论如何,苏家人到这一代,除了扁罐走了右班,其余全部成了进士!</p>

  一门十进士!</p>

  考试完毕之后,苏适任钱塘尉、苏逊任兴德尉。</p>

  苏逊在赴任的途中,考察了石钟山,写下了一篇《石钟山记》,晏小山觉得趣味盎然,登上了时报。</p>

  苏油看到时报的时候不禁目瞪口呆,这尼玛,兜兜转转,《石钟山记》,它自己又转回苏家来了!</p>

  丙午,策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p>

  庚戌,三省同进呈张咸、吴俦、陈旸三人中第五等。</p>

  这可就相当的丢脸了,五等就是不中。</p>

  一个都不中!</p>

  赵煦的水平也是在一众大佬里边调训出来的,他不会写,不代表他不会看。</p>

  司徒那种字字干货的章奏,平日里看得太多,从来都是提问题,做研究,列数字,摆事实,讲道理,提供解决方案。</p>

  方案一般还不止一个,甲乙丙让皇帝自己选。</p>

  再看现在这三人的,不由得瘪嘴:“进士策里边,文理有过于此者。”</p>

  蔡京新任首相,他这个首相纯属捡章惇的漏,至于是两年三年四年,蔡京知道自己在皇帝心里的分量不如章惇,决定来个保二争三望四。</p>

  五年极限那根本不用考虑,因为自己还年轻,五年那种一次用完全部人品的做法,是坚决不可取的。</p>

  小心翼翼的问赵煦:“那陛下觉得,当如何处置方为稳妥?”</p>

  “跟仁祖相比,丢人啊……”赵煦又看了一眼试卷,有些无语。</p>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苏厨,苏厨最新章节,苏厨 258中文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