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攻势(1/2)

小说:苏厨 作者:二子从周 更新时间:2021-05-20 09:38:03
  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攻势</p>

  苏利涉说道:“这座山乃辽东第一雄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代以前称作乌骨山,唐代以后称作凤凰山。”</p>

  “凤凰山是白山的余脉,分割辽东南北。”</p>

  “山北有一条河流叫衍水,相传燕太子丹曾经逃匿于此,因而又叫太子河。”</p>

  “山北诸水皆汇入太子河,太子河又汇入辽河,最后注入大海。”</p>

  “而南面诸水,则汇入鸭渌江,最终在此地入海。”</p>

  “辽朝能将鸭渌江四州之地割让给大宋,也不是一点倚仗都没有的。”</p>

  阿骨打说道:“所以哥哥这买卖有点亏了,从这里要去婆娑岭,首先就得经过凤凰山东麓上的凤城。”</p>

  “那就不用想了。”苏利涉摇头道:“凤凰山地势险要,辽人为了防止女直、室韦、白山等部,几十年下来,在山上修筑了许多易守难攻的高山城隘。”</p>

  “其实阿忠所说的凤城,在辽国正式名称应该叫做开州,从建立之初,到现在都没有被攻陷过。”</p>

  “此城位于凤凰山半山之上,中心低洼,四周高峭,呈一巨大的簸箕状。”</p>

  “南西北三面,皆由突兀的山峰和陡峭的岩脊围起,攒云峰和大顶子峰东西相对,东面剩下的,就只有一条人工堆积石块构成的夹道,西面则留有一座石门。”</p>

  “凤城随山就势,利用当地最多的石头,构造了近百段人工城墙,将天然山体勾连起来,围出了一个方广八里,堪称鸭渌江右岸规模最壮胜的山城。”</p>

  “之前那里有驻军一万,现在嘛,估计只会多不会少。”</p>

  扁罐不由得叹气:“纸上得来,终究还是太浅啊……”</p>

  东北的地理很简单,就松嫩大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其余都是山。</p>

  如今的三江平原还是一片蛮荒,其实到后世新中国开发北大荒之前,那里基本上都是蛮荒。</p>

  而完颜部祖地所在,却是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的连接处,即后世哈尔滨地区。</p>

  完颜部祖地西南即松嫩平原,长春洲大基地便在那里的混同江南岸,平原便是由辽国泰州、长春洲、黄龙府连起来的广袤三角地区。</p>

  应该说那里潜力无限,无奈周边势力过于庞杂,而且之前的契丹人没有足够的钱粮、人力进行大规模的开发。</p>

  沿着大平原继续往西南,平原逐渐收窄,长白山和金山将平原越夹越小,最窄之处也有一个城池,叫通州。</p>

  通州南边,就是辽河平原的起点,因此又称通辽。</p>

  辽河平原乃是辽国的核心地区,如今更是有粮有铁,王经治理辽阳,鼓励工商,使得那一带颇为繁华,俨然有辽东钱粮仓的架势。</p>

  陆路只有海边锦州的咽喉要地,与辽中京道相通;而中京道又只有来州咽喉要地,与辽南京道相通。</p>

  也就是著名的山海走廊。</p>

  这条走廊一直向南延伸过榆关、营州、跨过滦河、宁河、黄河,方才进入宋境。</p>

  从宋国雄霸二州到辽河平原的门户锦州,整整一千里。</p>

  因此从地理上来看,辽河平原地处辽国腹心地区,以前非常安全,一直就是契丹重点发展的农耕地区。</p>

  从大宋掳掠过去的汉人,大多分布在这一带,实施农耕。</p>

  这也导致了很多头下军州与大宋内地重名。</p>

  辽人有个习惯,就是按照被掳掠的人口原籍所在地命名新垦的土地——你们是哪里人啊?啊保州的是吧?那这里也就叫保州好了。</p>

  但是现在的辽河平原已经毫无安全可言,大宋有了强悍的水师后,燕山咽喉和锦州咽喉,就完全失去了作用。</p>

  但是这些和扁罐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从珠州出发去锦州,要绕过辽东半岛,还不如从渤海对面胶东半岛顶部的登州直接出发,那样来得更快。</p>

  于是扁罐尴尬了,自己来到这里,基本上既安全又稳妥,差不多就是白捡的功劳。</p>

  管好鸭渌江上的四个军州,保障桓州渌州硅藻土开发,顺带收收沿岸部族的兽皮木头,完成四个城池的升级改造,然后,就没事儿了?</p>

  所以鸭渌江四州看似艰难艰苦,其实非常保险,出产的物资对军事又至关重要,特别适合扁罐哥这样的人立功。</p>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苏厨,苏厨最新章节,苏厨 258中文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