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115章 皇家图书(2/2)

小说:衣冠不南渡 作者:历史系之狼 更新时间:2024-02-15 20:49:11
  

  如今的书籍依旧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尤其是那些经过注释过的,是大族的不传之宝,几乎不会拿给外人去看,毕竟这书籍知识就是大族的传承。

  当然,书籍的流传度比以往还是要高的,此刻不像是汉初那会,书籍就藏在几個人的家里,外人都看不到。

  很多书籍都已经被推广了出去,在民间的藏书越来越多。

  藏书虽然多,可依旧不是寒门子弟所能轻易接触到的。

  曹髦此刻却有一个新的想法,庙堂其实一直都拥有自家的图书馆。

  前汉时有天禄阁跟石渠阁,收藏了天下诸多的书籍。

  而大魏继承了后汉的制度,在东观藏书,大魏的文明二帝,对书籍还是非常重视的,这些年里也是通过各种办法,让皇家图书馆再次变得充实了起来。

  一般情况下,皇家图书馆的书都是珍藏品,除非是负责干这个差事,或者得到了特许,是不能进去查阅资料的,即使进去查阅,也是绝对不允许带着书籍外出的。

  像皇甫谧,就是得到了皇帝的允许,才能进去查阅资料,一般能得到这种殊荣的大多是史官,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文件来写史。

  曹髦抚摸着下巴,忽然开口问道:“士季,倘若朕令人印刷东观的文书,在各地设天禄,许天下求学者进来查阅,你觉得如何啊?”

  钟会茫然的看向了曹髦,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

  华夏的图书馆历史很是悠远,最早能追溯到商,但是,这图书馆乃是皇家图书馆,跟百姓的关系不大,大众图书馆就得等到清末那会了。

  而西方的大众图书馆成立较早,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事情,原因很简单。

  在唐宋之前,是因为书籍十分宝贵,故而不能轻易拿给百姓们去看,没有道德的人若是看了兵法之类的该怎么办呢?

  而在唐宋之后,是因为民间图书已经泛滥,民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书店,甚至还能私人印刷,所以根本就不需要庙堂专门设立大众图书馆。

  但是如今,曹髦却有这样的想法。

  他想要在大魏成立华夏第一家大众图书馆,一个摆放着各类的书籍,能让大家都可以去阅读的地方。

  这个想法在外人看来大概是难以理解的。

  书籍的地位极高,皇帝不捏在手里,干嘛要拿出来给别人呢??

  但是钟会反应迅速,他沉吟了片刻,“可以。”

  站在不远处的马钧一言不发,就像是什么都没有听到,杜预却变得有些激动了起来。

  他只听说过有拿走他人的书籍放到自己手里的皇帝,还不曾听过拿出自己的藏书分给天下人的皇帝。

  想要打破对知识的垄断,那就必须要让书籍大范围的流通出去,当然,寒门或者庶民出身的人拿到了书籍没有人教导也未必能成才,但是,总会有天赋异禀的人能受到启发啊。

  若是流通在民间的书籍足够多,那寒门和庶民出身的士人也将拥有更多的机会。

  而对世家大族来说,公开皇家图书馆,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说起来,最受益的似乎还是他们,他们可以去收集皇帝的藏书了!

  可曹髦不在意这个,将那些书籍放在皇宫里,难道他们还能生下崽子不成?

  倒不如让这些书籍重见天日,利用印刷术,将这些书籍推广到大魏各地去,让其生生不息,诞生出更多的人才来。

  杜预赶忙走上前,对着曹髦大拜。

  “陛下仁德!!”

  自从杜预跟马钧相识之后,杜预就常常跟马钧在一起攀谈,两人进行经验上的交流,阐述彼此的理念等等。

  曹髦摇着头,很是平静的说道:“这算不上什么仁德,这些书籍也不是朕所书写的。”

  “当初秦朝禁止民间藏书,将所有的书籍都放在皇宫内上了锁,自前汉开始,民间不再禁止藏书,只是各个大族对书籍极为看重,不愿意交予外人观看,藏在府内,出身不好的士人想要读书,很是不易,朕欲使书籍流通天下,但凡好学者,皆能观看,有心学习圣人道理的人,都可以去追寻。”

  “这方才是推广圣人之道于天下的行为啊。”

  听到曹髦的话,钟会深以为然。

  杜预同样很开心,“如此,何愁大魏不兴呢?!”

  曹髦笑着对马钧说道:“这都是因为马公的功劳啊,世人皆说名巧少利天下,无功大道,可如今看来,大道之所以能振兴,都是因为名巧之能也!”

  请访问最新地址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衣冠不南渡,衣冠不南渡最新章节,衣冠不南渡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