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164章 年末(2/2)

小说:衣冠不南渡 作者:历史系之狼 更新时间:2024-02-15 20:49:11
  

  “这都需要陛下的相助,这不是我们就能做到的”

  两人随即开始商谈起了这件事的可行性,具体的执行,定然是不容易的,他们决定先从司隶地区开始操办,然后积累经验,慢慢的朝着各地去扩展。

  “若是如此,那山寨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啊。”

  “虽说可以山里的名义让他们前往各地,让他们盯梢官府,不告知实情,但是,陛下未必会答应,这是直属陛下的府,也不能如此局限若是要全力操办这件大事,那就可以分批将山里的百姓们送到他们原先的地方,让庙堂饶恕他们的过错,最好是让郭君领着他们下山受降。”

  “我们则是领着其余人,来操办这件事。”

  刘路摇着头,“遣散百姓的事情且不要着急,先安排好典事府的事情,然后再进行遣散。”

  “我们今日开始就可以来操办这件大事了。”

  两人做好了决定,随即开始行动了起来。

  他们最先开始选人,刘路跟他们打了很长时日的交道,心里也知道哪些人可以用,哪些人不能用,在两人的层层选拔下,很快就找到了一批人。

  随即,刘路分别面见这些人,跟王元一同,将事情告诉了他们。

  当得知有了官方身份,往后要为天子做事的时候,这些人都是不可置信的。

  刘路随后开始了对他们的培养。

  刘路本身是不懂得这些事情的,曹髦就委派了一个校事府的老人,前来教导他们如何做这些事

  正元二年,年末。

  此刻的庙堂不算是太忙碌,毕竟秋收和其余的事情也都结束了,而冬天也确实没有什么好去做的差事。

  最忙碌的还是御史台的有备府。

  荀勖早已离开了庙堂,他如今带着人在北方各地来回的奔波,忙着赈灾的事情。

  太后劝谏皇帝简朴,削减皇宫支出的事情,在洛阳内闹得沸沸扬扬。

  众人听闻,都是忍不住夸赞太后,乃是仁后,不愧是天子之母。

  而随后,曹髦带头做了这件事,他减少了很多的阉人和宫女,将自己衣食住行所需要的花销都进行了极大的缩减。

  减少了那些不必要的排场。

  他又召开朝议,当众说了这件事,他号召天下的官员们都要勤俭质朴,要以身作则。

  很快,各地的贵族之中就流行起了穿破烂衣裳的风气,大族们故意将衣服弄得破破烂烂,然后在宴会时穿出来,表示自己比谁都要勤俭。

  其余大臣也开始攀比,就是比谁穿的更烂。

  甚至有人在宴会上用麦饭来招待宾客,来展示自己的勤俭。

  而大臣们又纷纷换上驴车。

  一时间,整个洛阳内都是乌烟瘴气。

  曹髦对此完全没有任何的意外。

  毕竟是我大魏的大臣,发生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太合理了。

  司马炎时期攀比谁更奢华,如今又开始攀比谁更穷

  他们就不知道收敛,无论做什么事,都容易做过头。

  虽然洛阳变成了破烂之都,可好歹,洛阳的风气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肃穆起来,大魏过头的张狂正在被一点点的收紧,道路上的士子们不再是以往那般放荡不羁的模样。

  官员也不敢再肆意纵车冲撞。

  甲士们整齐的在城内巡视。

  在一瞬间,洛阳又有了些大汉的肃穆模样。

  可曹髦却没有时日出门来观看这些了,如今,他正跟钟会思索着明年的大事。

  也就是大魏的第一次科举。

  在正月,乡试就要开始了,这个乡试,跟后世的乡试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是不需要考试的,是由乡中三老来举荐有道德的士人来参与接下来的考试,算是一个参考资格的考试。

  也别提什么这样的举荐会刷掉寒门出身和庶民出身的人,大魏如今的科举本来就不是给寒门和庶民举办的。

  大魏不是唐宋,不是明清,没有那么多的寒门庶民出身的人才。

  读书认字倒是好,想要掌握高级知识,如经典,那就需要拜师,平民百姓家里压根就没这个东西,也无从去接触这个东西。

  而教这些的老师每一个都是出身大族,就算原先不是,在掌握了经典后也会变成大族,拜师就成为了对方的门生,那就跟大族有了关系。

  要知道,就算是考进了太学里的寒门子弟,都没有资格去考五经,只能在学成后回家乡当劝学吏之类的。

  如今的科举,只是从大族里挑选能用的人才而已,刷掉酒囊饭袋而已。

  想要从寒门里大量的挑选人才,那还得等到知识不再被垄断,寒门人才储备足够才行。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衣冠不南渡,衣冠不南渡最新章节,衣冠不南渡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