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34章 国之重臣(2/2)

小说:衣冠不南渡 作者:历史系之狼 更新时间:2024-05-01 16:33:43
  

  另外,被他们所隐瞒起来的人口也不少。

  光看荀顗这个人吧,他的家产是什么样的呢?

  名下的豪宅,连起来有百栋,最肥沃的耕地超出了千顷,这可不是亩,家里的奴仆以千为单位,佃户以万为单位。

  对于这样的情况,先前所提到的那位反天命论的大学者仲长统说道:“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干群,徒附万计!”

  据说当初徐州的糜家便有几万僮仆。

  至于钱财,那都是以亿为单位的。

  估计他们自己算都算不清楚。

  在这样的情况下,赏田令是真的要他们的老命!

  他们再怎么分,都分不掉这么多的耕地。

  负责统计这些的还是卫瓘,卫瓘这个人极为公正,根本不讲私情。

  他最先来查的就是这几个大族。

  这并非是来抢劫的,不是说你有一万亩耕地,但是庙堂只许你有两千,其余八千就得交给皇帝。

  而是说,你有一万,因为你的官爵,其中两千亩可以不缴纳税赋,但是超标的就乖乖给我交税!他们对这些耕地还是有处理权的。

  但是因为佃户脱离,他们哪怕想要留下这些耕地,只怕也是困难,他们可以选择卖出去,但是他们还在拖延,想尽办法来留住这些。

  荀顗此刻起身,脸色肃穆。

  他敢第一个出来反对,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前不久方才帮着皇帝支持了谯周,皇帝还有用得着自己的地方,哪怕此刻直言,也应该不会被拔掉。

  他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杜工部所言极为不妥!”

  “各地有大量的氓流,若是要养活这些人,那要多少的粮食呢?杜工部可曾计算过这个呢?”

  “杜工部说可以通过他们来开垦,开垦出一片能耕作的土地,需要多长时日呢?在这其中,难道就是要庙堂一直来养着他们?”

  “没有这样的道理!”

  “为了大一统,大魏经历了多次大战,讨蜀灭吴,都耗费了大量的物力,而陛下却又免掉了南国的税赋,允许他们在这几年里不缴纳粮食,如今却又要这般滥用国力,此非良政也!”

  荀顗这么一开口,群臣皆言善。

  随后起身的乃是钟毓。

  “陛下,尚书之政,有些道理,但是我所担心的,乃是庙堂撑不住这么大的消耗倘若国库空虚,再遭遇什么灾祸,将出大事矣,国库的财力,是始终要维持在一个数额上的,不能消耗的太过彻底”

  诸葛诞也起了身。

  “陛下,臣以为荀公所言有理,要安置天下氓流,最后只会使得州郡无力,国库空虚,臣觉得,倒不如大开军屯,让他们前往边塞开垦,自给自足,充实边塞人口”

  曹髦也知道,那些反对杜预的大臣,大概也并非都是有私心的。

  “有道理!!”

  就看到一人猛地起身,他这么一起身,群臣都忍不住的看向了他。

  没错,站起来的正是钟会。

  如今的钟会可与过去不同。

  这位侍中领尚书仆射可是成为了庙堂里响当当的响当当。

  他的地位非常的显赫,庙堂这些年里的绝大多数决策,都有他的参与,而具体的执行,同样也是在他的治下进行。

  除此之外,他还能得到了参中书事的身份。

  实际上大魏都没有这么一个官职,完全就是为钟会个人打造出来的。

  这是参与拟定事务的。

  也就是说,他这么一个人,已经基本上能干涉庙堂政策的决策,拟定,执行。

  简直比权臣都要权臣!

  虽然群臣都很厌恶他,但是不可否认他在庙堂里的话语权。

  另外,根据不可靠的小道消息,皇帝准备给钟会加三公了。

  王肃逝世之后,司徒的位置一直都有空缺。

  据说这个位置就是给钟会留下的。

  倘若他真的能在这个年纪当上三公,群臣都不知道他最后能走到什么地步去。

  荀顗看到他起身的时候,眉头就忍不住的皱起,他总觉得这家伙会坏事。

  他看向了一旁的钟毓。

  钟毓只是半眯着双眼,对这一切视而不见。

  钟会笑吟吟的看着众人,“我也觉得杜预的政策并非良政,我还是更认同鲁尚书的政务,如今天下的耕地,多被那些无法奸贼所把持在手里,我看啊,也不必耗费精力,让庙堂来承担这些,就干脆在各地抄家,严惩那些不法奸贼!”

  “温县赵家,就能抄出千顷良田,这能安置多少百姓啊若是各地都这么抄一抄,我看安置的事情也就能解决了!”

  庙堂里顿时鸦雀无声。

  ps:生物钟颠倒,这几天总是写到3、4点,允许我今天调整一下生物钟,明天继续爆发。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衣冠不南渡,衣冠不南渡最新章节,衣冠不南渡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