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医生,没必要太正常 第一百章:崛起(求订阅)(1/4)

小说:做医生,没必要太正常 作者:手握寸关尺 更新时间:2024-01-13 01:56:34
  陈恭跟着徐通上了车子。

  朝着省人民医院驶去。

  车上,马宝庆对陈恭则是充满了好奇。

  “对了,怎么称呼?小朋友?”

  马宝庆主动伸手,笑着打了个招呼。

  徐通见状,笑吟吟的不说话。

  正如他想的那样,人才,想要埋没,可没有那么容易,是金子终究会发光的。

  陈恭连忙双手握住马宝庆的手:“您好,我是陈恭,山河医科大的学生。”

  马宝庆点头:“陈恭?好名字,呵呵,这尿晕症虽然不是什么特别罕见的稀罕病,但是不少医生也诊断不出来。”

  “你这临床经验不多,却能想到尿晕症,属实难得。”

  “徐教授,你可得好好谢谢小陈啊!”

  徐通此时微微一笑:“呵呵,是的,必须要好好谢谢。”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徐通却没有再和陈恭说出感激的话。

  话说多了,不一定记得住。

  放在心里,却足以刻骨铭心。

  但是对于陈恭,徐通却打心底的认可了这个孩子。

  暂且不说他的实力,抛开这些东西,单说陈恭毫不顾忌他身上的尿液,抱着自己出来救自己,而且把外套脱下来直接围在他腰间,这些事情,就足以让徐通内心一暖。

  他苦笑一声:

  “哎,想一想,还觉得有些唏嘘。”

  “今天这么多人,个个都是专家教授,医学出身。”

  “可偏偏临了遇到这个事情,竟然是小陈给帮了大忙。”

  马宝庆安慰道:“术业有专攻。”

  “您还有那些山河医科大的专家,都是生化领域的专家,虽然也一开始接受了医学类的基础教育。”

  “但是,大学那点东西,终究不是临床知识,而且知识就如同工具,你需要熟练掌握之后,经常使用,才能发挥出该有的功效。”

  “你若是不使用,自然也就忘掉了。”

  “就比如我那生化,早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已经还给了老师了。”

  “呵呵。”

  一番聊天的功夫,车子已经到了省人民医院。

  进来以后,徐通做了一番检查,在排除了心脑血管的问题之后,也便安心了。

  毕竟,最担心还是这个。

  陈恭自然是如同子侄一般跑前跑后。

  当天晚上,原本安排的宴席,徐通自然是没法参加了。

  陈恭把徐通送到了酒店,当天晚上也没有回去。

  陪着徐通聊了很多。

  徐通对陈恭的兴趣很多,主要集中在了成功考研和生化密卷上。

  毕竟,他如何想,也很难想到,这些东西是一个学生琢磨出来的。

  陈恭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不过,陈恭也很难得到一个这样的交流环境。

  他在生化领域,同样也有很多疑惑,甚至是跨学科的,存在想不通的点。

  于是,这一晚上,酒店内。

  两人都是收获满满。

  第二天。

  陈恭邀请徐通去了一趟生化考验的总部,看了看这个简单的小公司。

  之后,才参加了学校的活动。

  这两天,陪伴徐通成了陈恭的主要工作,但是……他很开心。

  因为他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刷经验下副本的感觉。

  等到下午的时候。

  陈恭忽然听见了一阵系统提示音的响起。

  【叮!恭喜您,您的生化学从lv2职业级提升至lv3专业级!】

  【叮!生化突破至lv3专业级,获得奖励:测序技术lv3。】

  陈恭的生化知识本来就是他目前知识体系里最高级别的,没想到,这两天和徐通教授的交流中,竟然直接突破到了专业级lv3。

  这个进步,自然是让陈恭开心不已。

  当然了,这绝对离不开徐通的倾囊相授,知无不言。

  这也算是徐通对陈恭的感谢。

  生物化学突破到了lv3专业级别之后,陈恭第一次感觉到了知识体系的蜕变。

  之前,陈恭曾经看了很多分子生物学的书,可是……迟迟难以掌握核心。

  哪怕是陈恭已经完全看懂了书中的内容,但是在大方向的把握方面,依然是感觉无比匮乏。

  这段时间,陈恭遇到了瓶颈,而现在……在徐通的帮助下,原本那些疑惑全都解释开来,瓶颈自然而然的顺利水到渠成,完成了突破。

  突破带来的改变,同样也是知识体系的深化,和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

  如果把原来的陈恭比作是一棵碗口粗的树,而现在……他这棵树飞速成长,已经有了一人环抱,挺拔之姿。

  知识承载的宽度和枝繁叶茂的程度,远超之前。

  现如今,陈恭只需要耐心的给这一棵树输送营养便可。

  不过……

  最让陈恭惊喜的,却是这个奖励。

  测序技术!

  什么是基因测序技术呢?

  一句话,很宽泛的能概括。

  基因测序技术能锁定个人病变基因,提前预防和治疗。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学界开始涉足“人类基因组计划“。

  而传统的测序方式是利用光学测序技术。

  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四种不同的碱基,然后用激光光源去捕捉荧光信号从而获得待测基因的序列信息。

  虽然这种方法检测可靠,但是价格不菲也是有目共睹的,一台仪器的价格大约在50万到75万美元,而检测一次的费用也高达5千到1万美元。

  最新的基因测序仪中,芯片代替了传统激光镜头、荧光染色剂等,芯片就是测序仪。

  通过半导体感应器,仪器对DNA复制时产生的离子流实现直接检测。

  当试剂通过集成的流体通路进入芯片中,密布于芯片上的反应孔立即成为上百万个微反应体系。

  这种技术组合,使研究人员能够在短短2小时内获取基因信息。

  而使用传统的光学测序技术需等待数周乃至数月后才能得到结果。

  同时,检测一次的费用也降到了最低1千美元。

  现如今的陈恭早已不是之前的他了,经过这段时间的科研和学习工作,陈恭其实已经踏足到了生化领域。

  如果说探针技术是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础的话。

  那么……测序技术,绝对属于这个领域的进阶核心技术之一。

  陈恭压根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获得这样的一项有竞争力的技术。

  这一次,真的是收获太大了。

  ……

  ……

  当天下午,杨广业和齐欢,以及所有课题组的成员,正式举办了开题。

  徐通和顾斌作为嘉宾,见证这一次的开题。

  而会议上,杨广业这一次也是一改往日的保守,直接邀请陈恭上台。

  “这个,课题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要感谢陈恭!”

  “之所以能有这个课题,是因为陈恭当时准备发表的一篇论文,让徐教授一眼看中,这才有了我后期的准备工作。”

  “所以说,要说首功,肯定是陈恭的。”

  “而这一次,也不用问多说了,能保住课题不降级,这同样也是陈恭的功劳。”

  “我和齐主任认真考虑之后,做出了一个决定。”

  “这个课题的负责人,我们决定进行修改。”

  “确定以陈恭为我们课题第一负责人的身份,主管该课题的顺利发展,也负责课题大方向的制定。”

  “这一点,也得到了我们院长顾书记的认可。”

  “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陈恭!”

  话音落下,现场众人顿时被吓了一跳。

  谁也没有想到,陈恭会成为课题的主要负责人。

  第一负责人和第三负责人虽然同样都是负责人。

  但是可以这么说。

  第一负责人就是课题的最终成果的获益人。

  比如,课题获奖了。

  拿到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同于陈恭获得了这个奖。

  但是,第三负责人,不可能。

  所以说,从第三负责人直接调整到第一负责人,这个变化,绝对比起从一个普通的课题组实验员到课题组第三负责人要震撼。

  第一,就是所有权!

  可以说,这一次,杨广业竟然把课题的所有权给让了出来。

  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国自然基金项目三星课题!

  多少人一辈子都无法拿到,哪怕是杨广业也是第一次。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做医生,没必要太正常,做医生,没必要太正常最新章节,做医生,没必要太正常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