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不好意思……我刚才听爷爷说来的人是973项目的专家,以为你应该是个跟我爸差不多岁数的教授来着……”

  “我叫沈艺卿,是沈鸿的孙女,没有搞科研,所以对你们可能不太清楚……”

  常浩南不动声色:

  “没关系,我已经习惯了……”

  从重生开始,被他年龄惊到的人不知凡几,沈艺卿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总归不是什么大误会,面对陌生人不让进门也是人之常情,所以简单几句解释之后,这事也就算过去了。

  至于从里屋出来的那个人,叫颜永年,青华大学教授。

  正是当年那台6.8万吨重型模锻压机的主要设计者之一。

  在他的带领下,常浩南穿过两堆高高的报纸中间,走进了最里面的卧室。

  “沈老,很荣幸能到您家中拜访。”

  常浩南握了握老院士已经近乎干枯的手。

  前两天闲下来的功夫,常浩南特地看了资料,确定沈老今年已经91岁,虽然精神尚可,但身体确实已经比较虚弱了。

  刚才进屋之前,沈艺卿也嘱咐说,交谈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因此,常浩南直接长话短说,把自己准备在现有成果基础上,重新上马研发重型模锻压机的想法,以及目前国内的制造业,尤其是航空制造业对于模锻压机的需求情况讲了出来。

  结果,原本拄着拐杖的手还有点颤颤巍巍的沈鸿眼睛里猛地就亮起了精光。

  一提起模锻压机,他仿佛瞬间就年轻了二十岁。

  “其实当年这个水压机之所以搞不下去,主要还是有几个地方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或者走进了死胡同,连续几年都没能取得突破,上级逐渐就没信心了……”

  端起杯子喝了口水之后,他慢慢悠悠地开始给常浩南介绍起来:

  “当时我们在液压、电气还有控制设备方面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不过最后主要是卡在三个地方。”

  “一是国内对于本体结构的研究不够透彻,经验上讲,最适合超重型水压机的机架应该是板框组合式,美国的4.5万吨、苏联的两台7.5万吨,还有苏联出口给法国的那台6.5万吨,都是这种结构,但是对于结构计算的要求非常高,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预应力钢丝缠绕结构,虽然理论上也能做到6万吨左右,但钢丝缠绕层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可靠性很差,尤其我们还造不出足够好的钢丝材料,就更加糟糕……”

  “二是对于设备振动的研究不够透彻,我们在中试过程中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但始终没办法彻底解决。”

  “三是液压油,国内当时找不到符合要求的液压油……”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拨款,但那时候我已经从位置上退下来了,而且上面的风向也在变,最后就……”

  尽管讲话有些磕磕绊绊,甚至需要说一段停一段,期间还插入了不少颜永年教授的解释说明,但老院士对于这些技术问题绝对称得上如数家珍。

  说到最后的时候,他的情绪甚至变得有些激动。

  还是一直在门口关注着情况的沈艺卿赶紧进来安抚了一阵,才让他平静下来。

  把孙女打发走之后,明显已经有些疲惫的沈鸿抬起头,看向坐在旁边椅子上的常浩南。

  眼神仿佛看到了喜欢的玩具却不知道能不能买下来的孩童。

  “现在,这些问题,你们都已经能解决了?还有……6.8万吨水压机,上面真能给批下来?”

  兄弟们继续求一波月票!

  (本章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