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会提高十倍不止。

  当然高效率是有代价的。

  那就是需要很多人。

  未必需要特别高的水平,只是数量必须非常多。

  但又不是一直需要。

  把初版软件搞出来之后,接下来的升级、维护和数据库完善这些活,就没那么急了。

  这样比较奇特的需求造成的结果是,在软件的开发阶段,更适合由传统的课题组模式来完成。

  毕竟可以利用科学院和学校内部大量的人(研)力(究)资(生)源。

  并且只要以项目补贴的名义发钱就行,不涉及到国企招聘员工那种复杂的组织和合同关系。

  但在进入维护阶段之后,又需要切换到企业的模式。

  因为流动性极大的研究生根本不可能满足长期迭代更新的需求。

  而国企,尤其是科学院旗下的国企,则可以直接和教授或者研究员们签长聘合同。

  如果有当初参加过程序开发的研究生毕业之后想要进来继续工作,那自然更好。

  只不过常浩南最开始的时候担心这么复杂的要求会显得自己B事太多,所以没好意思提。

  然而丁高恒阴差阳错之下搞出来的折中方案,却正好满足了他的要求。

  完美!

  300万的拨款就成立一家企业来说寒酸了一点,但对于一个存在时间大概不会超过半年的项目组来说,考虑到最重要的超算资源已经掌握在常浩南手里,就连电费都由学校出,那已经可以说是相当富裕了。

  “那丁主任,不知道这个项目组,什么时候可以正式挂牌?”

  常浩南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问拨款什么时候能到账,只不过稍微委婉了一些。

  “应该快了。”

  丁高恒看了一眼办公桌另一边放着的台历:

  “我去找王宇忠主任的时候是6月初,他说争取一个月内批下来,算算日子的话也就是这几天了。”

  “我本来准备等到钱下来再通知你,但今天正好赶上你过来,也就不等了。另外回去以后可以先准备一下,毕竟大小也是个高校和科学院的联合开发项目,而且就算以后企业独立出来,这个项目组也完全可以继续留着,只不过后面的经费就要由公司来承担,不可能让经贸委一直兜底。”

  “太好了,我回去之后就跟老师和唐院长汇报这件事!”

  常浩南满脸兴奋。

  京航的秋冬学期八月末才开学。

  换句话说,他在博士入学之前,就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项目组。

  而且还有半年三百万的启动资金。

  整个京航,除了杜义山的课题组之外,其它老师一年都不可能有这么多经费。

  这种剧情,常浩南只记得后世看新闻的时候见过一回,说是有个富二代为了拿学位,直接给自己在忘了哪个知名大学投资了一个课题组。

  当时还觉得这怕不是哪个人编出来的霸道总裁剧情。

  结果现在,霸道总裁竟是我自己……

  (本章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