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后者用自己的成果证明,计算科学几乎可以应用于任何工程领域。

  所以把这个帽子戴在头上,常浩南倒也不感觉有什么问题。

  “这样看的话,我们在未来还要合作,肩负起推广超级计算机应用的职责才行。”

  这个时候,常浩南已经想到了更远的地方,

  “现在那些普通高校很多都只是跟风而已,如果后来发现自己用不上,或者用不好的话,反而有可能让他们对高性能计算机产生负面影响,而恰好这些学校又是购买国产品牌的主力,还是得让他们真真切切尝到甜头,后面才会继续支持咱们的计算机事业。”

  一番话说的李杰直接愣住了。

  作为曙光集团的负责人,他甚至不如眼前二十多岁的常浩南考虑更长远。

  也难怪对方这么年轻就能够获得经贸委和科委的信任。

  李杰看向常浩南的目光中更多了几分重视。

  实际上,这倒不能怪前者目光短浅。

  90年代末这会,哪怕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重产品轻服务的情况也是普遍现象,更别说商业模式上还非常落后的华夏了。

  常浩南能自然而然地产生这种思路,完全是来自二十多年后的时代碾压。

  “这方面,确实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疏漏了,看来,还需要常工您那边多多费心思才行。”

  李杰语气郑重地说道:

  “您放心,我也会把此事汇报给集团董事会,向我们投资的事情,应该不会遇到什么阻力。”

  总之,跟计算所方面的沟通也非常顺利。

  其实在刚才来计算所的路上,常浩南甚至想过能不能直接把倪南光院士给提前捞过来。

  但仔细考虑了一下,对方目前毕竟还没被梦想集团解聘,可操作性实在不大。

  况且眼下他最重要的任务是搜罗人手开发那个仿真建模软件,不能算是对方的专长领域。

  还是等未来业务规模扩展到更大范围的时候再说吧。

  所以就暂时没提。

  在把主要事项都敲定下来之后,李杰又亲自把常浩南送到了门口。

  “常工,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虽然只是聊了一个下午的功夫,但常浩南却从对方的语气中听出了些许惺惺相惜的感觉。

  “合作愉快,也感谢李院士对我们项目组的倾力支持,未来希望我们之间能有更深度的交流。”

  ……

  在钱、人、编制和设备问题全都解决之后,剩下的,自然就是开工了。

  常浩南并不迷信,对于揭牌的日期倒是无所谓,只是单纯想着找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弄了。

  结果一看天气预报,发现未来一周都在下雨。

  最后只好把时间定在本周五下午。

  位置自然还是超算中心的主楼。

  下雨就下雨吧。

  反正也可以像上次一样在室内进行。

  在照例把仪式的流程要求布置给下面的行政人员之后,常浩南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总算获得了一些放空自己的时间。

  一不小心提前盘活了华夏的超算产业,这对于他来说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90年代末这个时间节点,由于生态的原因,华夏在桌面端,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或许已经很难和美国同行抗衡了。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商业和工业用机的领域,还完全有机会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只要能保存一丝火种,就总会有继续发展的希望。

  毕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本章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