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33章 众生相(二合一)(2/3)

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作者:十月廿二 更新时间:2024-01-04 01:57:03
  

  在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的这将近十年时间里面,华夏的军事建设是走过不少弯路的。

  其中的原因自然非常复杂,有单纯的技术问题,有甲方用户过于不切实际的思路,还有内外敌人的各种阻挠破坏,甚至也有各种阴差阳错之下的巧合。

  因此,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被常浩南撬动的。

  他需要尽可能高效地提升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

  八三工程如今只剩下了一些收尾工作,后面包括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在内,铺开的摊子恐怕要大的多,涉及到的领域也多得多。

  由于系统的存在,他不必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一个方向上去,而是可以多线程运转。

  但人脑毕竟不是电脑,再说就算是电脑,多核优化也是考验软件水平的,例如某瑞典游戏公司的作品,一核有难七核围观的情况就不在少数。

  所以需要把他能想到的项目大概分出几个优先级来——

  首先肯定是第三代航空动力,也就是涡扇10发动机。

  作为一架飞机的心脏,航发可以说是一个飞机型号的基础。

  更不用说一个好的第三代发动机核心机还可以拓展出一个完善的汽轮机家族了

  不过太行项目尽管1987年就立项了,但到1996年的时候基本还处在八字没一撇的状态,总体设计方案都改了又改没确定下来,更别提后面的各种新技术应用了。

  这是个绝对意义上的硬骨头,哪怕有系统帮忙,也不是改个压气机设计这样半个月就能解决的。

  其次应该是飞机大尺寸结构件的生产,也就是重型模锻压机。

  苏27的钛合金框架是由两个部分分别锻压成型之后焊接而成的。

  但一方面钛合金焊接本来就是巨大难点,另一方面在生产效率和良品率上也远不如直接搞一体化锻压。

  后世歼20的钛合金结构件就是这么造出来的,不如先适应一下。

  而且,要是真的准备从毛坯料开始完全打通百吨级干线客机的生产线,这更是个躲不过去的技术门槛。

  又是个大活,而且是物理意义上的大活,就算设计图拿出来,没个一两年时间也很难落地。

  这两个项目可以预见地周期很长,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要尽早着手。

  机载武器的开发得考虑提上议事日程,不能像前世那样到了2010年以后才实现中距弹自由。

  还有直升机,陆军和海军都有巨大的缺口,直8除非推倒重来否则不堪大用,直9又实在太小潜力不够……

  大型运输机也存在迫切需求,但以华夏目前的航空工业实力,要想在短时间内造出200吨级的战略运输机确实不太现实。

  所以可以先考虑拿出一些筹码,从塔什干工厂弄一些伊尔76来,还可以当做预警机和加油机平台。

  十一号工程省下的经费,包括后面大概率也不会再去买苏30MKK省下的钱,应该是够用的。

  想要让毛子不磨洋工,非得有个小爸爸(比如慈父)或者小妈妈(比如叶二)在后面拿皮鞭抽才行。

  另外,既然有了不错的特种机平台,那相应的型号也得安排上。

  但这些方面也没有技术储备。

  华夏特种机的真正起点应该是运8J海上警戒机,要两年后才服役,机载设备还是从英国进口的。

  相对来说,在一众西方国家里面,英国和德国算是两个比较好的合作伙伴,比另外几家靠谱的多。

  但是再怎么说英美也是一对共轭父子,用英国雷达应对美国威胁的效果可想而知。

  总之,在进行了一番系统性分析之后,只能说华夏工业的进步空间很大。

  这么一想,歼20能在15年后就上天,简直堪称奇迹。

  ……

  因为刚刚的分析太过专注,因此门铃连续响了好几次,才把常浩南从头脑风暴中唤醒过来。

  当他打开房门,看到门口的姚梦娜时,还在思考着反潜机和电子战飞机的事情。

  大脑切换程序是需要时间的。

  而这一瞬间的呆滞,看在后者眼里可就变了意思。

  “感谢何姐……”

  姚梦娜一边暗中感谢何美英刚才的帮助,一边伸手在对方眼前晃了晃。

  正好这时候常浩南也回过神来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