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强大少爷 第269章 大宋的守门铁骑(2/3)

小说:北宋最强大少爷 作者:灰头小宝2 更新时间:2022-05-29 15:32:02
  

  赵祯还是很不高兴,眯起眼睛盯着文彦博。

  见皇帝进入龙傲天状态,包拯和王安石吓一跳,同时出列缓和道:“陛下,文相公言之在理,大朝见勿要轻言,需谨慎而言,他这要求不过分。”

  赵祯不怀好意的看向了富弼,希望富弼说点什么解围。总之老赵在这问题上固执了,尤其此番大病后,让他把其他一切看的很淡,却就是想尽快扶持出一个大宋将来的中流砥柱。

  富弼自来没见过王雱,但对其人是早有好感的,偏向于信任,觉得文彦博等人过度谨慎了。但是又想,这才刚刚组建的新执政班子,作为次相现在就给首相扯台,在首相没说错的情况下就“窝里反”,那绝对不利于往后的工作和政治。

  于是,最终富弼只得选择了支持朝廷意见,对赵祯微微摇头示意不要固执,可等等看。

  “富弼也是大混蛋!我朝就没有一个好人,都是朕惯出来的,亏得朕在关键时候把你富弼从大名府弄回来。”赵祯便本着记仇的思维这么想着,却也没继续再固执了。

  皇帝现在的心态发生了全然转变,变得很急,包容性下降,固执无限上升。而这个过程中,皇帝自身似乎并无察觉。

  那么现在,多谋少断的赵大叔难免又想起文彦博不在朝、陈执中老好人执政时期的写意。前后矛盾,两难,怎么做都错,都难。这个用来为大宋守住最后底线的班子是朕组建的,它能让朕郁闷,却能在特殊时候维持朕的意志,守护着大宋不动弹。

  陈执中班子它可以让朕很愉快,却非常不可靠,他们没有守护大宋底线的那份执念。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啊。这些在朝走动的人们,每个都有毛病也都有各自的特点。相对起来王雱毛病也不少,但基于内心深出那份对孩子的特殊情结,让皇帝觉得还是王雱最全面,最容易接受。

  想到这里,老赵看向了王安石,看来看去这个大老王也不是个好东西。老大爷包拯诚不欺朕,说这个王安石平时还行,一关系到他儿子的问题他就肯定矫枉过正,这其实也不叫公正,叫屁股决定脑袋。

  看向韩绛,嗯,认为这家伙更可恶,是王安石的哥们,固执起来和包拯有一拼的人,几次三番让朕下不来台。

  看向欧阳修,嗯,这肯定是和文彦博一伙的,做守门员还行,惹毛皇帝方面他真不输给谁,他就是在丁忧期间都能给朝廷和皇家添堵,还真是运筹帷幄于茅庐之中呢。

  “你们……说的有些道理,朕乏了,今日就到这里吧。”赵祯起身,在大阴人老陈的搀扶下离开了。

  全部人躬身,怀着虔诚又担忧的心态目送皇帝离开,等皇帝一消失后,当即炸锅,穿大红袍的那几个相互吵了起来,穿绿袍的人全部跑光……

  包括西北转运司在内,现在整个天下侧目,纷纷议论着王雱的“亩产五千斤”。

  “一代新人换旧人,老一辈们落伍了。”

  “大雱果真是我大宋新一代中流砥柱,是大宋未来的希望。”

  以大头百姓为主的民间总是很蠢,渐渐信了这些说辞,到处传的沸沸扬扬。人们纷纷鸡血了,忽然觉得抚宁县那个地狱一瞬间就成了天堂,适合居住,适合投资,适合发展。总之适合一切。

  西北都转运使李参对这些嗤之以鼻,抱有不信任态度。只因为年初事务太忙,让李参大相公没功夫来巡查抚宁县。老李认为:真是去查的话,一查一个准,那小子屁股里的屎肯定比谁都多。

  所谓知子莫若父,很不幸王安石的担心是对的,此番王雱的报表的确有猫腻,且做的丧心病狂。

  抚宁县上报的财政收入是假的,但三司若让抚宁县上缴,王雱却能轻松拿出来。

  王雱还私下颠覆了大宋的税制,从最初级的身丁税制度改为了“所得税”。这就是王雱在报表上没明列源头,只模糊写了个“来自民生所得之税务总和”。

  身丁税是近乎于人头税和呼吸税的东西,或许不算太多但抚宁县什么也没有,让人家怎么缴纳?在民众没钱的情况下,还衍生出了逃户这么一个群体。是的其实逃户之所以逃跑,就是躲避这些固定必缴纳的税负。

  在王雱眼睛里这个东东有害无好,收不到多少,还相当拉仇恨了。

  至于其他税种就真玄乎了,真正有钱有能力的那些人,大宋很难收到那些人的税,他们有的是办法逃税规避。好在抚宁县虽然穷,但这个权贵群体已经跑光了。所以王雱私下隐瞒性的搞税制改革没有较大阻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宋最强大少爷,北宋最强大少爷最新章节,北宋最强大少爷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