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 第1116章 盛宴开始(3/4)

小说:大唐孽子 作者:南山堂 更新时间:2021-11-15 00:06:40
  

  在这里面,商业的发展也是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

  在以前,大家对于商人的贡献多有误会,认为商人重利轻离别,自己不产出东西,只是倒买倒卖的挣钱。

  但是其实商业的流通,对于大唐经济的发展也是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

  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应该是跟其他人一模一样的。

  在过去几年,有这么一批人,他们虽然没有直接从事商业活动,但是却是通过跟各个商家的密切接触和调查,总结出商业发展中的一些列规律。

  这些规律的总结,为朝廷的一些政策作出了重要的参考,也为大家更好的理解商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年的大唐皇家科技奖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陈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凭借着对大唐皇家钱庄的存款利息和借贷利息与各个作坊的发展,以及跟户部赋税收入的变相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为户部制定和大唐皇家钱庄制定一些列的政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商业上的很多东西,如果能够结合算学,结合一些商业理论进行总结研究,能够输出的东西也同样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李宽对观狮山书院商学院的重视,其实也是有目共睹的。

  不过在这么重要的场合他再次的肯定了商人的地位,无形之中算是让许多商家都安下了心。

  作为拥有权力不大,但是钱财却是很多的一个群体,商人的安全感其实是比较低的。

  要不然也不会有灭门府尹,破家县令的说法了。

  你就是在有钱,如果背后没有人,一个县令就能把你搞得团团转。

  不过有了李宽的这个发言,大唐的各个官员对于商人的态度,肯定会有所改变。

  谁也不会那么不长眼的去跟当朝太子的施政方针过不去啊。

  “陈兄,如果你在天有灵,看到了今天这个场景,心中一定也感到安慰了。

  可惜你当初怎么就不听劝说呢。”

  刘文飞听到陈斌获得了大唐皇家科技奖经济学奖的消息之后,很是感慨的说了一句。

  作为刘文飞最好的朋友,当年陈锦跟他可是并肩战斗过不知道多少次的兄弟。

  很多次,如果不是彼此的帮衬,各自的生意都要做不下去了。

  可惜后面陈锦迷上了炒股,偏偏还碰到了大唐第一次的股灾,想不开的他,成为了大唐股票交易所楼顶上的第一个牺牲品。

  “这个陈斌获得经济学奖,倒是实至名归啊。”

  令狐无疆显然也是认识陈斌的。

  作为《经济日报》的主编,陈斌写得很多文章都是被各个商家所熟读的。

  里面的不少理论,令狐无疆都有好好的研究。

  “陈斌这些年在经济学领域确实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整个观狮山书院商学院,也就王有才能够稳稳的压他一头。”

  杨本满对于陈斌获奖,心中也是感到高兴的。

  因为他觉得自己似乎也找到了一个研究方向,将来未必不能同样获得一个经济学奖。

  以杨本满的身家,自然是不会在意经济学奖的那点奖金。

  但是在不同的层次,人的追求也是不一样的。

  杨本满现在在官场上面已经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了。

  在商业方面,杨氏茶叶作坊也算是非常成功了。

  这个时候,杨本满对于学术上的追求,已经开始有了不一样的目标。

  很显然,大唐皇家科技奖经济学奖是学术成功最好的证明。

  杨本满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个获奖者。

  “是的!《经济日报》上面,就王有才和他的文章最多了。

  剩下的……咦,杨御史,我怎么觉得剩下的就算是你的文章比较多了呢?

  这是不是意味着将来您也有可能获奖啊?”

  后知后觉的令狐无疆,颇为惊喜的看着杨本满。

  “我在经济学理论上面的研究和成果还是稍微少了一点。

  今后多往这方面努力一下的话,也许是有一点希望吧。”

  杨本满很是谦虚的说道。

  虽然嘴里很是谦虚,不过杨本满心中却是有了决定。

  今天回去之后,他要专门成立一个研究所,名字就叫做杨本满经济学研究所。

  然后招募一批人员给自己打下手,负责基础数据的整理和收集,为自己的经济学理论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

  这么一来,自己能够找到的规律自然就更多了。

  另外一方面,也能有更多的文章产出,在《经济日报》上面刷一刷存在感。

  经济学相关的论文,要想在《科学杂志》上面发表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在在《经济日报》上面却是要容易很多。

  ……

  “大唐皇家科技奖设立五个奖项就已经很勉强了,这几年又把经济学奖给加了进来。

  太子殿下这不是摆明了车马支持百姓们去经商吗?

  虽然商业的发展给大唐做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商人给整个大唐的社会风气也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啊。”

  人群之中,孔颖达看到台上的李宽正在给陈斌颁奖,心中很是不爽。

  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孔颖达对于商业发展肯定是不支持的。

  但是他不支持,显然也是没有什么用的。

  别说是普通的商人支持商业发展,哪怕是勋贵世家,其实也是支持的。

  因为大唐商业发展的背后,勋贵世家获得的利益是最大的。

  当然了,他们到底是获利者还是韭菜,这就只有李宽知道了。

  “孔祭酒,商业发展的大势已经形成了,我们国子监要是一味的反对这个观点,其实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如今曲江书院和渭水书院他们都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商学院,其他不少小的书院也都纷纷设立了相关的商学院,就我们国子监不设立的话,其实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反而会让我们国子监的影响力变得更小。

  哪怕是我们不支持商业发展,其实也是可以设立商学院的。

  只有对商业规律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想要反驳才能找到合适的理由啊。”

  司马才章在一旁苦口婆心的劝说着。

  如今他算是国子监里头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任祭酒的人物,他自然要为自己的将来考虑。

  凭借着祖宗留下来的福利,孔颖达不管怎么折腾,在大唐都是还有一席之地,孔家子弟也不用担心在大唐混不下去。

  但是他司马才章不一样。

  如果错过了机会,那么他这辈子可能就不会有太多的作为了。

  很显然,司马才章不希望自己这辈子都是碌碌无为的。

  现在先把国子监的基础打好了,自己将来才能有更好的发挥舞台。

  要不然什么东西都要等到自己上位的时候再筹划,那就黄花菜都凉了。

  “不行!其他东西都好商量,但是商学院的设立,我是绝对不同意的。”

  这一次,孔颖达没有听进司马才章的劝说。

  很显然,格物学院和化学院的设立,已经在挑战孔颖达的接受底线了。

  现在再追加商学院的话,短时间内他是无论如何都是接受不了的。

  一旁的司马才章听了也很是无语。

  不过他也知道这个时候如果硬要劝说的话,其实也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反倒是我让自己失去孔颖达的信任。

  所以他干脆选择了沉默。

  ……

  “以农为本,这是华夏大地数千年来从来没有改变的方针。

  虽然我们大唐支持各行各业的发展,但是对于农业的核心地位,我们是从来都没有动摇过的。

  不管是双季水稻的推出,化肥的推广,亦或是安排探险队不远万里的前往美洲寻找高产的农作物。

  我们大唐,上至陛下和朝廷,下至普通百姓,都是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如今我们的大唐,终于初步的解决了粮食问题,大部分的百姓都不用担心自己有一天会饿死街头。

  不客气的说,哪怕是有什么灾荒,我们都能很淡定的去应对。

  这些年,我们对于农业的研究,也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不管是水稻种子的改良,还是土豆、地瓜和玉米的种植,亦或是甘蔗等经济农作物的发展,都是起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在这其中,观狮山书院土豆研究所对于土豆种植的相关研究,对于土豆的推广种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解决我们大唐的饥荒问题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

  为了表彰他们在土豆种植研究上的付出,大唐皇家科技奖奖农学奖将颁发给土豆研究所的负责人唐同人。

  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够将农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为大唐研究出更多的种植改良方案,种子改良方案等相关技术……”

  作为压轴性的存在,农学奖虽然不算是特别受到大家关注的一个奖项,但是却是李宽比较重视的一个奖项。

  哪怕是再过一千多年,农业发展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基石。

  特别是像大唐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国,如果农业不能有稳定的发展,那么注定是要出大问题的。

  不像是一些小国家,可以通过进口农产品的方式来解决农业问题。

  “阿耶,三哥总算是获奖了,也算是对得起他这些年的努力和付出了。”

  人群之中,唐善识坐在唐俭身边,心情很是愉悦。

  虽然他不是获奖者,但是他的三哥获奖,跟他自己获奖也差不多了。

  这个时候,大家的家族荣誉感都是很强的。

  要不然也不会有家国天下这样把家排在前面的说法。

  “这个孽子,当初不听为父的安排,偏偏要跑去江南道搞什么水稻种植推广。

  之后更是一口气在豫章县那边待了好几年,哪怕是回到长安城,也不远听从安排进入朝廷工作,为父都要快被他给气死了。”

  唐俭虽然心中很是开心,不过说出来的话却是一点也不像是开心的样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孽子,大唐孽子最新章节,大唐孽子 笔趣阁手机阅读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