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一百四十六章 庙小妖风大(二)(3/3)

小说: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时间:2024-01-16 08:42:32
  

  户,但它也有诸多不利之处。在大西洋暖气旋和北冰洋冷反气旋的共同影响下,天气极不稳定,是世界上风暴最多的水域之一,狂风常常掀起高达3米多的巨浪,“气急败坏”地拍打着南侧的大陆海岸。再者,它的深度,绝大部分在100米-350米之间,平均深230米,属于典型的大陆架海。而且,海底地形相当复杂,起伏较大,极不规则,既有平缓的隆起。又有下凹的海盆。由于海底地形变化多端,水团分布、水流流向及沉积类型也变得复杂而规律难寻,这对海上航行的船只都是不利因素。但巴伦支海对于俄罗斯而言,仍是通向外洋的重要门户。

  1594年,有3艘船从阿姆斯特丹出发,再一次踏上了远征北极的航程。其中有一艘是由巴伦支指挥的,这正是他探险生涯的开始,那时他刚44岁。

  巴伦支在他短暂一生的探险中一共完成了3次航行,虽然每次都进入了北冰洋,但前两次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建树。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商人们的资助下,巴伦支指挥着3艘船又开始了第三次探险。在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航行中,他们不仅发现了斯匹兹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后来,巴伦支继续向东北行进,直到8月26日他们的船只被冰封住为止,他和船员们成为第一批在北极越冬的欧洲人。当时的天气是如此之寒冷,他们只有把指头伸进嘴里才能保持温暖,他们还经常受到北极熊的袭击。尽管如此,船员们在巴伦支的鼓励下,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顽强地生存下来。直到第二年夏天,敞篷小船终于挣脱了坚冰的围困,又回到自由的水域。然而,这时的巴伦支已经病入膏肓。临死之前,他写了3封信,把一封藏在他们越冬住房的烟囱里,另外两封分开交给同伴,以备万一遭到不测,能有点文字记录流传于世。1597年6月20日,巴伦支死在一块漂浮的冰块上,那时他刚好47岁。两个多世纪之后,直到1871年,一个挪威航海家又来到巴伦支当年越冬的地方,并从烟囱里找出了那封信。巴伦支的航行不仅都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为后来的探险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了纪念他,人们便把北欧以北他航行过的海域的一部分称为巴伦支海。

  环境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04年8月24日发表报告说,位于北欧和俄罗斯北面、全球面积第10大的巴伦支海的生态环境正遭到多方面的严重破坏。

  环境署的报告说,最大的破坏因素是过度捕捞。尽管有关方面制定了控制措施,但渔民们为获取经济利益,仍对该海盛产的鳕鱼进行过度捕捞。

  破坏因素之二是石油和天然气的污染。在巴伦支海进行石油开采以及运输的活动越来越多,通过巴伦支海运送的石油和天然气大幅增长。

  破坏因素之三是一些国家在巴伦支海周围投放放射性废料。虽然放射性废料数目还不大,但已足以引起警戒。

  破坏因素之四是向巴伦支海引进新的海洋物种,从而威胁生态平衡。近年来,一种名为红王蟹的大螃蟹被引入巴伦支海,这种大螃蟹的迅速繁衍使其它物种受到威胁,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环境署的报告希望有关国家重视巴伦支海的生态环境,制定新的法规,采取新的措施,并严格执行有关保护海洋环境的国际法律文件。

  ...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