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一百五十章 台地(八)(3/3)

小说: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时间:2024-01-16 08:42:32
  

  图们江(满语:tumenula),亚洲东北部河流,发源中朝边境长白山山脉主峰东麓,江水由南向北流经中国的和龙市、龙井市、图们市、珲‘春’市四县市,朝鲜两江道、咸镜北道,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的哈桑区,在俄朝边界处注入日本海。干流总长525公里,中朝界河段长510公里,俄朝界河15公里。总流域面积33168平方公里。河道总落差为1297米,平均坡降1.2‰。[1]

  图们江本是中国内河,15世纪之前,图们江两岸由中国的少数民族‘女’真族所领。明王朝成立后通过招抚‘女’真族,在图们江两岸设置了地方行政机构,图们江南岸亦一度为明朝领地。李氏朝鲜通过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不断向北扩张领土,于15世纪中叶沿图们江南岸设置了会宁、富宁、钟城、稳城、庆源、庆兴六个镇,标志着图们江开始成为中朝两国的界河。

  图们江作为中国进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也于1858年到1860年,在沙皇俄国武力威胁下,通过《爱珲条约》、《北京条约》,使图们江口沿海地区划归俄国,中国失去了出海权。1991年中苏签订《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规定苏方同意中国船只(悬挂中国国旗)沿图们江通海往返航行,1992年先后经两国批准,中国恢复了图们江出海权。但由于俄朝铁路大桥太低(仅7米)及河道淤塞等原因,仅能通行300吨以下的小船,并且俄方还提出苛刻的条件,仅允许季节‘性’捕捞渔船出海、不准商业运行船只出海。[2]

  干流概况

  图们江,辽代称驼‘门’。金、元称爱也窟河,其下游段称统‘门’河。明代称啊也苦河,其下游段称徒‘门’河。清代称河源段为大‘浪’河,图们市以下则叫统‘门’水,也叫土‘门’江。[3]康熙年间称土‘门’,清高宗(乾隆)钦定《金史语解》中称图们。1962年中朝两国协定,“红土水”与溺流水以下称图们江。图们江在清朝时按满语读音译作“土‘门’江”。

  据《中国古今地名辞典》记载:“土‘门’”其实并非汉语,也不是朝鲜语,“土‘门’”满语原称“土‘门’‘色’禽”,土‘门’意为“万”,‘色’禽意思是“源”、“河源”,“图们‘色’禽”亦即万水之源,后来略去“‘色’禽”,简称“土‘门’”。可是,后来日本借“土‘门’”这两个汉字词挑起朝鲜和清朝之间的领土争端,指清朝非法侵占朝鲜的土地。事件间接引致朝鲜独立,并使日本有机会进一步侵占朝鲜的利益。与此同时,中国方面改用与原来读音相近,但没有意义的“图们”来作为这条河流的译名。

  朝鲜语称豆满江,实是图们江直译音。朝鲜李朝《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五咸镜道庆源都护府豆满江(图们江):“‘女’真语谓万为豆满,以众水至此合流,故名”。长白山:“‘女’真语谓善颜阿林,以白‘色’的山峰,故名,胡(‘女’真)人奉之为神山。”《李朝肃宗实录》记载,十七年十一月丙寅:“长白山,胡人(满族人)或称白头山,以长白故也”。[4]

  干流走向

  图们江,干流总长525公里,其中:中朝界河段长510公里,俄朝界河15公里。总流域面积33168平方公里。河道总落差为1297米,平均坡降1.2‰(一说2.4‰[3])[1]。;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