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他们的这种所谓富裕,在本土看来其实是不值一提的。盖因拉包尔港限于地理位置,终究是和群岛开拓队、澳洲开拓队辖区是一个经济圈的,正所谓“大洋经济圈”是也。但这个经济圈的缺陷相当明显,那就是人口稀少,远离这个世界上的各条主要航线,让人无奈地很,也难怪拉包尔港的某些有钱人在发达后也选择移民东岸本土呢,实在是不想在这个穷山沟沟里打转啊。

  3月5日,休整完毕的东岸舰船编队再度离港,朝澳洲金山港而去,此去顺风顺水,一路高速,最后只花了十八天时间便抵达了金山港,而这时的金山港,才刚刚入秋,地里满是大片黄澄澄的麦子,让人看了极为赏心悦目。

  东岸人设在澳洲大陆上的据点,近些年虽然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抽血,但在澳洲开拓队队长王炎的苦心经营下,近些年来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的,比如西澳地区孤山县的设立。

  而在东澳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航运中间节点,金山港的人口在经过二十年时间的发展后,也是相当不少了,且已开始向周边扩散。前阵子,开拓队队长王炎正式下令,将几个大村庄升级为乡级定居点,分别是位于后世吉朗小城附近的柘湖乡、位于后世弗兰克斯顿城附近的大茫乡,以及位于后世波因特朗斯代尔小镇附近的兴塔乡。这三个定居点加上既有的金山港,基本上算是将整个金山湾都环绕一遍,囊括在内。

  这四个环海湾定居点,加起来一概有不到一万二千人口,大部分是身体状况欠佳的明人移民后裔,其次也有山丹人、朝鲜人、日本人及本土流放犯人,只不过数量比较少而已。这么点人口,确实能做的事情不是很多,毕竟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为过往移民船只提供食水、暂住场所,同时为船只提供燃煤和维修保养服务,不可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此你便看到了,这一万二千人基本上都是环海湾居住着,基本没怎么向内陆腹地拓展,其主要原因就是需要他们为每年庞大的移民数量和船只服务,不得不如此。

  不过,澳洲开拓队终究有自己的利益,王炎本人也有发展地方、凸出政绩的冲动,因此这次在听说澳门城内有一大票葡萄牙居民及其后裔后,这厮就打算从中招募个三五千人来到澳洲南海岸的这两个地区定居、开荒,以最大程度地发展地方经济。甚至就连这些人的生计他都想好了,种小麦、种葡萄、酿酒,向邻近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辖区内出口面粉和葡萄酒,虽然生意规模不可能做多大,但也不失为一条路子,搞好了的话,也是能养活不少人的,甚至还能发展一点贸易,为澳洲开拓队政府赚取一点可怜的进出口关税。

  只是,他的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还很难说呢,毕竟执委会对这片“鸟不拉屎的偏僻之地”实在是太过于忽视了,澳洲大陆的声音在大多数时候都难达天听,以至于这里一度沦落为了南锥和智利的输血地,想想也是惨。

  澳洲殖民地的那些破事韩德智等人没兴趣听,也没兴趣了解。三艘舰船在这里休整了数日后,3月28日,采买完毕补给品的他们再度扬帆起航,离开了这个僻居世界一隅的可怜殖民地,朝南锥地区驶去。

  此去向东,走的是远离西风带北缘的海域,一路上顺风顺水,航行起来速度较快。虽然海面上的大风大浪不断,气候一如既往地比较恶劣,但海军众将士凭借沉着冷静的头脑和相对丰富的航海经验,依然有惊无险地驶抵了智利南部的阿劳坎港,全程只花了二十多天。

  在南铁公司辖下的太平洋造船厂内修补了一下因大风大浪造成的船体、帆布破损后,三艘舰船于4月23日再度拔锚启程,南下经麦哲伦海峡向东,朝大西洋沿岸驶去他们最终的目的地,是华夏东岸共和国的首都东方港。

  1664年5月8日,不经意间经历了环球航行的三艘舰船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驶进了东方港军用码头内,至此整个历时一年多的旅程宣告结束。未完待续。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