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此时的泰晤士河两岸,却看不到多少英国海军战舰,尤其是他们的旗舰“皇家查理”号更是不见踪影。蔡安国上尉猜测,他们的主力舰队有可能停泊在英格兰南部的朴茨茅斯一带(该城有造船厂和修船厂,补给方便),伺机袭击准备穿越多佛尔海峡的荷兰商船队;不过,综合此前得到的消息,此刻英国人的主力舰队也可能停泊在苏格兰一带,准备埋伏、拦截荷兰东印度公司满载宝货的船队。要知道,这家公司的船队价值极高,且第一次英荷战争期间就尝试绕过苏格兰迂回返回阿姆斯特丹,有这个前科,英国人自然会重点照顾了,不然放过了这支船队实在太可惜。

  “管他英国佬的船队去哪了呢,关我屁事,那是荷兰人该弄清楚的。”自失笑了笑后,蔡安国上尉细心地观看起了伦敦的种种风物。只见泰晤士河两岸鳞次栉比地排列了大量建筑,建筑有高有矮、有木质有砖石质地的,整体看起来比较杂乱无章,街道规划也弯弯曲曲,狭窄、逼仄,不似一个大国的首都,反倒像是一个加强版乡下集市一般。

  “听说几年前的那场烧毁一条街区的火灾让英国人怕了,后来伦敦政府在灾后重建中尝试使用砖石结构的建筑,效果非常不错,而且也不算贵,毕竟英国缺木头嘛,所需都得从波罗的海、俄罗斯和新英格兰进口。大赤鱿”号的副官张志军少尉站到了蔡安国身侧,轻声说道:“只是如今看来,伦敦这座城市大部分街区仍然使用的是木质建筑,也就码头和造船厂一带有许多砖石结构的罢了。这样凌乱的城市规划,大量易燃的木头、油布,一旦发生火灾,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替英国佬操心那么多干嘛。”蔡安国上尉哂然一笑,拍了拍舰桥走廊上的围栏,说道:“英格兰与联合省,那是打得越激烈越好,那么我们才能更多地攫取好处。不明白本土为何那么偏袒地支持荷兰人,应该也适时地支持一下英格兰啊,这两个国家最好相持不下,这样我们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利益才能最大化,不明白啊不明白。”

  “或许是英格兰的工业潜力让执委会诸公感到不舒服吧。”张志军少尉附和着说道:“全欧洲没有别的地方有如此多的冶铁、机械加工工场,也没有别的国家一年生产这么多的煤炭,更没有别的国家出产大量的呢绒制品,荷兰莱顿的呢绒纺织业与英格兰一比,连提鞋的资格都不配。这么一个国家,确实与我们是最像的,所以执委会诸公才要打击他们的,毕竟像荷兰那种冤大头才是最好的‘合作’对象。”

  “你能想这么多很不错了,我的朋友。”蔡安国上尉转头看了一眼张志军,笑着说道:“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看看这场战争中,英格兰人与尼德兰人,到底谁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我赌是英格兰人取胜,因为就我所闻所见看来,荷兰人实在没有取胜的理由。”

  “我也赌英格兰人胜,而且出航前我与同学们喝酒聊天时,大家也都觉得英格兰必胜。无他,他们的船只比荷兰大、坚固、设计也更专业,火炮口径也大、身管也更长(这意味着射程更远)。而且他们的水手素质更专业、战斗意志更顽强、经验更丰富,全国良港甚多,造船厂很多、修船厂更多,从大炮到帆布、从缆绳到弹药,他们全都能够自产,这意味着受伤船只能够更快恢复(这其实就意味着船只数量优势),而反观荷兰人,连木桶和炮刷都要从国外进口,粮食也不够吃,地理位置也不好,容易被卡脖子,他们除了钱多这个优势外,真的再找不到其他取胜的理由了。”

  “不过钱多也是个很重要的优势……”蔡安国上尉呵呵笑着说道,“现在就我们耐心等待吧,在这场火药味渐趋浓厚的战争中,我们是一位愉快的观众,虽然我也很想亲自下场与英格兰、联合省的舰队较量较量,但为了国家长远前途计,我们还是暂时作壁上观吧。”

  东岸人的舰队最终没有在泰晤士河逗留太久,在花费比平日里贵上两成的费用采购了大量船具、食品、日用手工制品及牲畜(其中不少是为了佛得角群岛的移民们所准备的)之后,由十多艘大船相比于此时港内停泊的各国商船,东岸人的650吨笛型运输船真的堪称是大船了组成的东岸船队,顺着河水,依次驶出了泰晤士河,然后在河口附近重组队形,调整帆桁,朝外海驶去。

  全舰队下一个目的地,将是东属佛得角群岛的横海港(后世圣维森特岛的明德卢港)。在那里补给完毕后,整个船队将从彼处开始危险的横渡大西洋的行动,然后再顺着巴西暖流南下,最终返回首都东方港。(未完待续。)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