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三十八章 渐渐明晰的局势(四)(3/3)

小说: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时间:2024-01-16 08:42:32
  

  再比如由南方开拓队政府、奉化县政府、台湾银行及一些宁波商人联合投资25万元巨款建立的四明山焙茶厂,就雇佣了七百多工人,生产砖茶五十多种,日产量达九千余篓,通过半机械化生产的方式,将茶叶的生产成本降了不少下来,使得越来越多的宁波人、登莱人也可以买得起这种廉价的砖茶。

  政府投资两万多元成立的鄞县南方印刷厂,雇佣工人三十余名,年产值超过了一万元。县里民间跟风上马的从事铅印、石印的作坊也不少,往往只投资数千元,雇佣5-10个小工,就可以开一家刻字馆,利润还算不错。

  慈溪县的兆兴碾米厂,投资7.5万元,雇佣工人近百名,平均每天生产大米五百担左右,年产值大概在150万元上下;同样是慈溪县的公益蛋厂,采用新式机器碎蛋,每天最多可碎蛋二十万个,生产的蛋粉行销整个宁波、登莱及黑水地区,获利颇丰。

  宁波府大量的闲散资金及一百数十万的人口,给这些似乎一夜间勃兴起来的工业企业提供了良好了条件,而这些自然不是原本就有的,而是东岸人着力经营宁波三十年后积累下来的财富。这种财富厚积了三十年,一朝取出束缚后,立刻在政府的引导下,爆发式地发展了起来,进而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正如马文强在他主持的干部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机器化大工业生产时人类摆脱中世纪,进入现代化社会的标志性产物。全新的生产模式、全新的管理制度、全新的科技早已在本土如火如荼地发展了五十年,宁波虽然无法做到如本土那般程度,但优先发展一些关系民生的基础工业,却也是可以做到的,同时也能给地方政府提供足够的财力,以便他们能够在如今越来越难以捉摸的中国大陆局势中做出各种反应。”

  其实,正如马文强会议上所说,本土解禁远东三藩民用工业的限制,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是三藩辖区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对应的自然是开拓队政府调配资源能力的增强,因为他们掌握在手头的财富更多了。而财富的增多,除了可以改善民生、发展基建之外,自然也可以供养得起更多的军队,可以在维护自身安全的同时,更好地执行他们与生俱来的战略任务——搜罗更多的人口移民至东岸本土,越多越好!

  按照本土最近给远东三藩交的底,今后南方开拓队辖区基本上是以轻工业、日用品生产为主,登莱开拓队辖区以机械加工之类的具有一定含量的制造业为主。至于最引人瞩目的黑水开拓队辖区,毫无疑问,最先进的、最敏感的技术仍然优先在这里落户,可以说是以高技术含量的重工业为主,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但却是宁波、登莱两地发展工业的基础。

  这些工业企业,与本土之间无疑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代差的(比如核心动力仍然不是蒸汽机,这就导致机器性能不可能有多好),但对中国大陆以及欧洲人来说,仍然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特别是它们所展现出来的工业化生产之美,更是动人心魄。

  它们的存在,对中国这片古老的大陆来说未尝不是一个机会,就看他们能不能趁机改变思想、转变态度,虚心学习了。毕竟,这种机会并不是常有的,历史上满清朝廷一直到清末才开了眼界,如今中国人可是提前二百年得到了这个机会。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