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八十三章 西印度洋(十四)(3/3)

小说: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时间:2024-01-16 08:42:32
  

  而在结束与新铁总裁马小玲的交谈后,彭远志便去了一次塔城县的乡下,最后一次视察起了他比较关心的东部沿海侧坡区的经济作物种植问题。这大片与中央高原之间存在着“阴郁的、长而坚硬的障壁”沿海平原、沼泽,即便已经经过了东岸人数十年的开发,看起来仍然是一片荒芜。

  你看,就算是在塔城县这种老牌县份,乡下仍然是大片的森林、草地、沼泽,沼泽内隐藏着许多鳄鱼,森林内居住着零星的满怀恶意的土人,草地上到是一望无际,但东岸人的村庄也不是很多,且较为分散。

  可以说,东岸人来到东海岸进行开发,第一件事就是砍伐森林,修建沼泽、运河体系(为了排干沼泽积水)。这项工作在南方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在北方的塔城县,则进行得更加深入,并且已经与居住在这片古老土地的贝齐米萨拉卡人、贝扎洛扎罗人、塔纳拉人进行过无数次战斗了,这才在野外出现了一些以东岸人看来非常优美的沙洲田园风光,而森林则慢慢退化到了河谷低地之中,但被东岸人推平也仅仅只是个时间问题罢了。

  至于那些面积同样非常广阔的沿海沼泽,最近十年来则得到了巨量的投资,许许多多的小水库被修建起来,原本泛滥的河流也得到了疏浚、加宽,使得沼泽内的积水被慢慢排干,肥沃的良田就此显露了出来——当然这需要东岸人首先将沼泽里的大量尼罗鳄亚种给捕杀掉,不过这看起来似乎并不太难。

  排干积水的沼泽一般是拿来种植香草、胡椒、辣椒等经济作物的,当然近些年来开展的“油棕运动”也使得油棕的种植面积大大增加,但无论如何不怎么种粮食。根据新华夏岛本地出版的《热带农业》杂志记载:“土地重新分片,水利化、机械化、合理的栽培技术的传播,使得东海岸的香草、胡椒、辣椒、油料、剑麻的产量大增。在这片殖民活动的拓荒前线上,除了少许国营的以外,私人投资的大农庄不近情理地极其稀少,自然环境的支离破碎不适宜大租让地的经营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热情的小自耕农,他们居住在以小林状态存在的经济作物的中心,以便就近护育和照料,一步步改变着这片沉睡了千百年的古老土地的面貌。但粮食作物在这里被极大牺牲了,稻米不足的现象特别显著。人口的增长、经济作物的大力推广以及用于踩田的牲畜数量的不足,都使得稻米的产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虽然这里都是可以一年两熟的上好土地。”

  所以,在看完了塔城县乡下产出一年比一年多的椰子、胡椒、剑麻、油乃至蜂蜜之后,彭远志也同时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这里的粮食是多么地缺乏。那么,还有什么好说的?阿劳特拉湖畔的国营农场大概是必须要开办起来了,塔东铁路也必须要走起,不然东海岸下一步的发展怕是要受到很大的限制。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