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中央看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于是在几年前从科研经费中列支预算,专项投入到全蒸汽动力船只的研发之中,终于在今年又造出了一条验证船只“芦荡河”号,并从现代船厂的船坞一路北上,开到了加航公司治下的莫比尔港,基本没出什么大的问题,算是比较成功的了。

  接下来,政务院已经许诺,一旦验证成功,达到规定的无故障时间,经证明可靠性较佳的话,他们会专门下文要求南海运输公司、东非运输公司两家国企率先采购个六艘,以做表率。这种事情,靠市场自发是很慢的,还不如靠行政命令来直接推动,可能会更有效率一些。

  与命途多舛的全蒸汽动力船相比,差不多属同一批项目的铁肋木壳船同样走得艰辛无比。盖因在东岸,高大、通直、硬实的巨木并不难搞,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容易便能获取,因此根本不像旧大陆那样极端缺少用作船只龙骨的高等级巨木。试问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铁肋木壳船又怎么可能流行得起来呢?说白了,森林资源在东岸丰富到爆,他们没有任何动力研究取代巨木龙骨的铁龙骨。相信若不是中央政府强硬下文要求科技部拨款支持雪峰湖畔的项目组继续研究的话,这个项目组早就被解散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仍然半死不活地坚持着,甚至还时不时冒出一艘验证船来进行研究。

  1683年6月24日,田星中校与四名随从悄然登上了“芦荡河”号全蒸汽动力船,然后一路南下、南下,经怀远岛、交河抵达镇海港。在这里,“芦荡河”号开进了现代厂的船坞内进行检修,顺便也把此番航行的各类数据递交上去。田星等人早就预料到了这个局面,因此直接在河口乡码头上了一艘开往南方的小火轮,并最终于6月26日晚些时分抵达了首都东方港。

  阔别多年重临旧地,田星对如今愈来愈繁华的东方县非常感兴趣,毕竟他在这里出生、上学,一直到二三十岁才离开,出外游宦。只可惜如今国内迁都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人希望将首都迁到一个发展不受限制的城市(东方县因为港口及水资源的限制,不可能发展为超大型城市),这令田星稍稍有些不喜,觉得早年的美好记忆可能要被许多人破坏掉了。

  6月27日田星在家休息了一整天,他的妻子也特意带着孩子从青岛港赶了回来团聚。一家人去郊外疗养院内看望了刚刚因病住进来的岳父蒲廷,说了一上午的话,到下午才返回了城里。

  接下来几天,田星分别去跑了几个部分,分别是外交部、贸易部、联合参谋本部、国家情报总局、宪兵司令部,将最忌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汇报,以便让这些部门在将来制定政策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宪兵司令部是他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工作的部门。在这个他岳父“长期战斗过的地方”,田星中校将从上校副司令做起,直到未来全面接班——说接班或许有些不够精确,因为在田星回来后,蒲廷肯定要调到其他部门去,或者干脆直接退休,翁婿二人同在要害部门任职,还都是高级干部,这实在有些过于骇人听闻,更不符合用人规范。

  当然也不排斥田星退出陆军现役,转而到另一家人脉深厚的情报机构梅毒病人统计调查局任职,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他一旦去这里任职的话,如果不出意外,将重点负责防范商业间谍、工业间谍一类的工作,如今东岸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知道被旧大陆多少人眼红,防谍工作确实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得年富力强的干部来负责,田星还是比较适合的。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三七书屋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节,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三七书屋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